中俄能源合作取得的成绩,一段时间以来被广泛赞许。不过,在为两国所取得的成绩表示欣慰的同时,也不应盲目乐观。这是11月17日,本报记者参与俄罗斯新闻社北京分社有关“东北亚能源安全问题”的中俄学者视频讨论会后的感受。
11月17日下午,俄罗斯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在莫斯科俄新社演播室,与远在北京的中国专家学者,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就“东北亚能源安全”的话题进行了讨论。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安德列·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发言,使刚刚开始的讨论陷入一种沉重的气氛之中。安德列·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东北亚的能源安全取决于俄罗斯。”这位副所长在细数中国能源发展的过程后指出,在1995年以前,中国几乎没有进口能源的想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越来越依赖于能源进口。而到目前阶段,俄罗斯在东北亚安全问题上已经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强调俄罗斯作为能源供应者的强势地位。
另一位俄罗斯专家瓦列里·基斯塔诺夫,则把重点放在了俄罗斯在能源领域与日本合作的前景上,言谈话语间提醒中国,尽管日本在节能和新能源科技上成果丰厚,但日本仍然表现出了与俄进行能源合作的浓厚兴趣。实际上,正是俄罗斯政府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利用能源供应问题挑逗中日竞争,才造成了远东能源项目屡屡拖延的情况。
对于俄罗斯学者发言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倾向,中方专家进行了巧妙的提醒。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能源战略问题专家夏义善,在回应俄罗斯学者时,首先对中俄双方在能源领域取得的成果表示欣慰,随后夏义善指出,在中俄能源合作中俄罗斯也受益颇多,比如在能源合作协议中,中国同意俄能源企业涉足中国国内的能源市场,如修建炼油厂、参与销售渠道等等。夏义善表示,作为供应者,俄罗斯也受能源安全问题影响。只有建立一个稳定的市场,才能保证俄罗斯这个能源供应者的安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也在发言中提醒俄罗斯学者,俄罗斯应坚定与中国进行能源合作的决心。而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张抗副主任强调,中国的资金、技术和人力,是俄罗斯在远东能源开发中必不可少的。“我乘飞机从西伯利亚上空经过的时候就在想,我下面的这块土地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人。”张抗说。
与会中国专家在会后接受《青年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便是中俄双方签署的能源合作框架协议,也存在能否顺利履行的问题,比如2015年的天然气合作项目,就不被看好。针对本报记者提出的“如何保证国家能源安全”问题,中国专家指出,保证能源安全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实现能源进口途径尽可能地多样化。“在能源合作问题上,很难说谁是真正可靠的合作者,我们只能通过增强自己的影响力,通过资金实力,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与会专家说。
今年第一季度,北京连续出现重度雾霾天气,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因雾霾移居海外。[全文>>]
自信、自我、自由、乐观并且欢迎改变,疏离宗教、政治和社会,自恋而乐观。[全文>>]
13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保证金融安全为由,叫停了阿里巴巴和腾讯11日刚刚宣布推出的虚拟信用卡。[全文>>]
中国银监会宣布,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在内的10家公司,已被选定参与投资中国首批5家民营银行。[全文>>]
许多人认为雷达无所不能。令他们惊讶的是,依靠这项技术至今也找不到消失的MH370航班。[全文>>]
一些票务公司和个人为了与“黄牛”作斗争,无奈之下也得“以牙还牙”,外挂大战愈演愈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