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3月1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机器未来或许也会有思想

作者 [美] 亚当·弗兰克马齐 译者 陈荣生 《 青年参考 》( 2014年03月19日   32 版)

    《未来的思想》(The Future of the Mind),双日出版社2014年2月,377页。

    关于作者:加来道雄(Michio Kaku)博士,美籍日裔学者,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理论物理学教授,是物理学家、超弦理论的奠基人,也是闻名世界的畅销科普读物作者。科研工作之余,他主持着一档全美国联网的科学广播节目,还在《晓闻热线》、《60分钟》、《早安美国》以及《拉里·金直播在线》等热门电视节目中多次亮相。他的著作包括《超空间》、《构想未来》、 《超越爱因斯坦》、《平行宇宙》、《不可能性物理学》、《未来物理学》等。

    随着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的进步,人类的思想将可以被交换、移植,甚至被下载到计算机上去。不过,如果有谁说这表明意识不再是“黑箱”,他显然过于自信了。

    今年6月,巴西世界杯将不会以华丽的乐曲或飞舞的杂技演员为开场,代之以一场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的科技演示:一位瘫痪的少年将在开幕式上踢球。这一壮举将通过“外骨骼”来完成,该器械直接受孩子的大脑控制,通过特制的头盔扫描并解析他的脑电波。

    这次开球也许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开端。在那个美丽的新世界里,我们的记忆将被记录下来并像老式录影带那样自由交换,具备自我意识的机器人将成为人的同伴,大家的思想可以被下载到机器中而永存不灭。至少在著名科普作家加来道雄看来,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在前一部著作《未来物理学》中,道雄带领读者,对他认为随时可能成为真实的科幻小说做了一番旋风式的浏览——从太空旅行到纳米机器人。而在笔者刚读到的《未来的思想》中,道雄涉足一个更陌生的领域,即意识科学。他宣称,思想很快就不再是神秘的黑箱了,并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研究成果支撑此观点。意识科学(不只是脑科学)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这门学科是否需要将思想简化为神经细胞的运动,是否会另辟蹊径去理解意识现象呢?

    道雄认为,大脑是一台有机物组成的计算机,理解你我的思想看似是个非常困难的工程学问题,但假以时日,科学家们一定会摸清其中的物理和化学法则。因此,不久的将来,我们完全有可能精确地操纵意识领域的东西,如同操作数码设备那样对其习以为常。

    道雄带我们来到旨在研究人类意识的实验室。在那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被用于跟踪神经活动,记录下大脑在看到视频片段时的兴奋点。根据这些记录,科学家们可以确定一个人看到各种场面时发生的神经反应,接下来绘制出“神经反应图”,再与受试者看电影时所接受的磁共振成像模式进行比对,就可以基于纯粹的大脑活动来重现这部电影的基本情节。通过类似技术,科学家甚至可以确定头戴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的人正在做什么样的梦。

    这种研究结论暗示,记忆可以被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刺激神经活动的共通模式输入他人的脑袋里。再往前走一步,能在瞬间阅读和传输人类想法的机器就会被制造出来。

    有机体形成的思想意识只是道雄的关注点之一。他还对由硅元素组成的“电子脑”的种种可能性感兴趣,引人注目地用了一整章描述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及其对人类的意义。

    道雄相信,电子脑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仍会服务于人类的需要,而不是服务于未来的机器人统治者(如果我们的确创造了它们)。道雄解释了“神经连接体”——即你我头脑中所有神经的集合——的作用,试图揭示出,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都可经由“逆向工程”仿造。如果在计算机中重建这种神经连接体,你就能把自己的意识存储到机器上去。这样一来,你我的思想将可以一直存在,只要有计算机接纳你的神经连接体即可。

    然而,人类在建立意识活动的模型方面还没有太多太好的办法,这也是《未来的思想》忽略的问题。道雄用一介物理学家的眼光看待复杂的思维活动,企图通过所谓“时空理论”建立意识活动的模型。这种模型配有分级标尺,分级标准则是基于环境与机体之间的反馈回路数量。人类有能力让自己的思维在空间和物体间转换,无疑代表了已知的最高水平。

    笔者在职业生涯中,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了使用超级计算机模拟星际气体云瓦解,进而形成新的星球等宏观事件上。在我看来,道雄的失误在于,他将模拟过程当作一种真实的机制了。任何时代都有人喜欢拿新技术做文章,进而由其推导出思想活动的结构模型。然而,模拟并不等于真实情况,正如信息不是人类记忆的全部。道雄在论述中忽略了这种差异。

    人类大脑中最原始的秘密——例如对诗歌、书画和音乐的本能反应,才是值得研究的。如果非要总结出某种意识理论之类的东西,最该关注的是精神体验的复杂性。

    我相信,在道德方面,道雄做了一件值得称赞的事:他提出了本书重点描述的技术所固有的、令人不安的特性。但有一个关键点依然被他略过了:技术本身并不能创造新的价值。如果我们简单地把头脑看作“肉做的计算机”,人类文明或许会在未来世界停滞不前——在那样的世界里,我们看重的只是能够被机器定义的大脑活动,而不再关心意识本身。

    牢记这些问题,只会增进我们对这部涉猎广泛的作品的理解。道雄思考的范围很宽,他呈现给我们的某些远景是值得欣赏的,即便其中一部分最终会被证明只是一厢情愿。

    美国《纽约时报》

 

机器未来或许也会有思想
《1933:聆听民国》
《美国教父》
《成功这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