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手头的任何一本汉语字典里都找不到“老外”这个词,但很多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人,还是知道“老”代表“岁数很大”,“外”表示“外面的”,这个合成词表示“外国人”。那么,现在我有个问题要请教诸位老外,“老外”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词?
如果你的答案是“褒义”,那可能是因为你受到了一些博客或游记的误导,所以你会认为“老外”表示一种礼貌称呼,觉得“老”在这里表示尊敬。每次在中国去到人多的地方,我总能听到这个词。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年多,我开始起了疑心:如果它是一种正式说法,为什么不当面冲我说,却只是在背后指指点点?也许只有问问使用这个词的人,才能知道它的确切含义。
我一共咨询了9个人。尽管他们的答案不尽相同,然而有两点可以肯定:首先,“老外”没有特别的褒贬含义;另外,这是一个名词而非“先生/女士”这类的称谓,那就意味着说“你好,老外”与“你好,外国人”没什么两样。
但是当事人并不能解释清楚为什么这个词以“老”字开头。有的朋友告诉我,中国各地方言中也有类似称呼(尤其是在北京方言中),比如朋友称呼王先生为“老王”,这可能表示他俩相熟。但“老外”和“老王”不太相同,“老外”既不表示熟悉程度,也不是一种称谓。
有些人觉得“老外”含贬义,这种说法无从考证,但也不会影响这个词在当今世界的使用。不过很显然,认为“老外”含褒义的想法,肯定受到了“老师”、“老大爷”等尊称的影响。
所以我认为“老外”是个中性词,和“外国人”可以互相替换。只不过“老外”更口语化、更常用罢了。在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正式场合,称呼外国人的最恰当方式是“外国朋友”,或者另外一个更具体的词汇“外宾”,意思是“外国客人”,它暗示来中国的外国人能受到礼貌接待。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人说的“外国朋友”并不表示你们是真的朋友关系。我的理解是,中国人把没见过面的人都称为“朋友”:一本书有“读者朋友”,电台节目会有“听众朋友”,小孩子本身就是“小朋友”。
指代外国人的方式还有多种,包括“洋鬼子”和“大鼻子”。但我仅仅听说过,实际生活中并没有人这样称呼过我。走在大街上,听到一声声的“老外”让我极不舒服,不过理解了词义后,我明白这是最佳选择。
(::本文未经《青年参考》报授权,谢绝转载)
今年第一季度,北京连续出现重度雾霾天气,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因雾霾移居海外。[全文>>]
自信、自我、自由、乐观并且欢迎改变,疏离宗教、政治和社会,自恋而乐观。[全文>>]
13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保证金融安全为由,叫停了阿里巴巴和腾讯11日刚刚宣布推出的虚拟信用卡。[全文>>]
中国银监会宣布,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在内的10家公司,已被选定参与投资中国首批5家民营银行。[全文>>]
许多人认为雷达无所不能。令他们惊讶的是,依靠这项技术至今也找不到消失的MH370航班。[全文>>]
一些票务公司和个人为了与“黄牛”作斗争,无奈之下也得“以牙还牙”,外挂大战愈演愈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