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我用电脑时,请别围在我桌边

——让我感到不舒服的文化差异(一)

http://qnck.cyol.com ::作者 [美] Dustin Ooley ::译者 郭爱婷 2009-04-11 00:55 中青报订阅

  刚来贵州的第一年里,我就不得不去了两次医院,并呕吐了无数次。一切都源于当地的辣椒——我至今都没适应。当地人每次问我“习不习惯”时,我都回以“还没有”。事实上,这一问一答之间,其意义早已不再是吃东西这么简单,因为它影响了我对自己“美国个人主义者”身份的确认。我现在很想弄明白,为什么自己在一个地方待了这么久,却仍对此处的文化和语言知之甚少?为什么自己无法适应这个新家?

  社交活动总让我充满兴趣,而在中国,这一活动尤其令人着迷。最典型的情况就是,当遭遇了某种奇异境况后,我总要对它进行分析,并试图找出疑问所在。中国学生们总说“你想太多了”,可好奇心早已是我本性中无法剔除的一部分。于是,我开始留心中西双方的交往活动,并最终发现彼此的行为都是有自身文化依据的,即:中国信奉集体主义,而我们奉行个人主义。

  虽说理解这个道理,但我还是搜集了10种令人颇为受挫的情形,并打算找机会把它们提出来,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更好的交流。由于我的工作之一是美国和平队的一名志愿者,目的是帮助中国人更好了解美国文化。所以我决定举行一次演讲,向人们介绍美国文化对我们的日常思维及行为方式,起了怎样的作用。

  演讲对象是我教授英文的当地一所师范院校的一些英语老师,尽管我们在工作时间常碰面,但彼此并不太认识。有些曾在办公室和我讲过话,有些则担心(和我说英文)会很丢脸。尽管他们教的是英语,但只有一小部分留过学,而在剩下的老师中,甚至有人说的英文是有语病的。

  演讲一开始,我就说到:“这次演讲是有关文化差异的。我与大家分享的这些让我有些不舒服的情境,都源于文化差异。所以与其费力去刨根问底,还不如花更多精力去细心领会其中的意味。”

  之后我列举了几个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例,并说明它们让我觉得不舒服的原因。“比如:学生们看到我在办公室里用电脑时,会问‘你在做什么’,并围在桌边盯着电脑屏幕。这会让我不舒服,因为我觉得他们没有尊重我的隐私。”老师们表示理解,有些还做了笔记。

  “还有,当我正在用中文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聊天时,路过的英语系学生会停下来帮我翻译。对他们的帮助,我感到很困扰。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这种主动提供的帮助,破坏了我们美国人‘自我依赖’的信条。而且,那个学生之所以提供帮助,其言下之意很可能是‘你的中文显然无法应付这种状况’。”这时有老师插话说:“学生其实想做的是……”我打断了他,继续谈另一个例子。但老师们的身体语言显示,他们有些紧张不安了。

  “我在街上时,有人会冲我大喊‘hello’。但他们并不是冲着我的正面,而是在我背后。每次喊完后,还总伴随有他们和伙伴们的哄堂大笑。每当那时,我都特别不自在。因为那涉及美国的一种价值观:人人生而平等,我们应当平等相待。在中国,如果人们是用‘你好’来打招呼的话,那我们想听到的也是‘你好’二字。”

  接下来,我把其他几种让我不舒服的情景都一一作了说明,在场的老师们在椅子上表现得越发不自然。直到最后,我同意大家各抒己见时,大家纷纷开始阐释以上情景在中国的合理性。“学生们只是更懂礼貌罢了。”有人喊道。

  演讲当中,我还明白了一点:不能对中国文化直接提出批评。因为在演讲刚开始时,我曾对中国人的交往方式直接给出“否定”评价(希望能激发人们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结果导致人们误以为我所说的就是本意(我的初衷绝非如此)。因为我忽略了一点:美国文化允许我们在演讲中“直言相告”,但在中国不是这样。我原以为他们能在演讲中接受这种方式,但结果事与愿违。“你不觉得西方文化太冷漠了吗?”一位老师曾提问。这显示出他完全误解了我此次演讲的目的。

  在整个演讲过程中,我都没能发现有关文化差异的令人乐观的观点。虽然我深信有些地方是我做得不对,但最重要的还是我没搞清楚中国人之所以那么做的原因,就好像老师们不明白我为什么对那些事情感到愤怒一样。

  (::本文未经《青年参考》报授权,谢绝转载)

分享到:
时政
雾霾把中国精英“赶”到海外

今年第一季度,北京连续出现重度雾霾天气,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因雾霾移居海外。[全文>>]

美国"千禧一代"是什么生活状态

自信、自我、自由、乐观并且欢迎改变,疏离宗教、政治和社会,自恋而乐观。[全文>>]

财富
中国央行叫停虚拟信用卡

13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保证金融安全为由,叫停了阿里巴巴和腾讯11日刚刚宣布推出的虚拟信用卡。[全文>>]

外媒:中国打开民营银行大门

中国银监会宣布,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在内的10家公司,已被选定参与投资中国首批5家民营银行。[全文>>]

文化
为什么雷达找不到MH370?

许多人认为雷达无所不能。令他们惊讶的是,依靠这项技术至今也找不到消失的MH370航班。[全文>>]

外挂抢票:粉丝与“黄牛”之战

一些票务公司和个人为了与“黄牛”作斗争,无奈之下也得“以牙还牙”,外挂大战愈演愈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