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泰晤士河畔的遐思:在河流与桥梁之间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石坚 《 青年参考 》( 2015年10月14日   11 版)

    在威尔士皇家戏剧音乐学院,本文作者即兴为中英大学生演奏世界名曲。

    本文作者拍摄的伦敦塔桥。

    一座城市因有大河穿过而显出生气与活力,而河流总离不开桥。泰晤士河从穿越伦敦市中心,打开了一条直接航运的通道,这样优厚的地理条件,使得伦敦成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良港。而横跨泰晤士河的诸多桥梁,不仅记载着时光,也饱含各自的别样风景。当我有幸入选中英大学生领袖创新体验营项目时,终于有机会一睹它们的风采。在访问学习间隙,我沿着泰晤士河畔自在地漫游了一番。

    泰晤士河并不长,但它却是英国名副其实的母亲河。泰晤士河记载着英国的兴衰与发展,保留了厚重的文化积淀。美国夏威夷大学医学院教授约翰·伯恩斯曾说:泰晤士河是流动的历史。

    我首先从千禧大桥穿越这部历史——比起古老而恢弘的塔桥、雄伟又茁壮的威斯敏斯特大桥等“前辈”,千禧大桥则显得年轻而富有活力,宛如泰晤士河上一根轻巧纤细的银带。因为是步行桥,所以千禧大桥上没有车流熙攘,也远离了各种繁杂吵闹,可以静静欣赏河岸的城市图景。午后温暖的阳光,洒向圣保罗大教堂华美的穹顶,也映照着泰特美术馆灰褐的砖墙,时而与流云捉迷藏,时而又与流水相嬉戏,宛如一幅莫奈的画作。河畔的午后,总给人些许轻快的感受,就像河岸边那些摇摆着觅食的鸽子,自由而闲适。

    接着我辗转来到了滑铁卢桥,滑铁卢桥建成通车时,正值英国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胜拿破仑两周年,大桥由此而得名。而对我来说,记忆中的滑铁卢桥则存在于一部黑白影片《魂断蓝桥》中。战火纷飞的年代,军官罗伊和芭蕾舞演员玛拉的爱情故事正是在此发生。如今我踏上的其实已是翻新后的滑铁卢桥,看起来更加沉稳典雅。滑铁卢桥恰好处于伦敦闹市区的中心地带,又与黑衣修士桥及亨格福德桥对望,实可谓风景独好。斜倚着滑铁卢大桥围栏,望向泰晤士河的南岸,是我接下来要前往的滑铁卢地铁站,它也通往滑铁卢火车站。那是电影中玛拉与罗伊依依惜别的车站,而如今则是欧洲之星专列的起点——它穿越了英吉利海峡,驶向巴黎,驶向更加广袤的欧洲大陆。

    下了桥,穿过英国国家大剧院走向地铁站不到半英里的路,我却足足走了快一个钟头——因为这里满是英国的文化符号——从Bankside House到南岸中心,从斯坦福街浩浩荡荡蔓延到伦敦桥,树立着许许多多英国广播公司的纪念海报,名曰60位影像(60 Icon Images),满满都是英国文化的代表人物。每隔一段路,你就能看到费雯丽、大卫·尼文、玛吉·史密斯等老艺术家,而在Leon’s Club餐饮店的门口,大胖子希区柯克也探出半个脑袋凑热闹。说来也有趣,每天晚上我出门买东西,都是靠这些海报来认路——顺着艾玛·汤普森直走,在迈克尔·凯恩旁向左拐,经过彼得·奥图尔之后,就会看到海伦·米伦的眼睛——她正盯着我们的住处——如此这般,轻而易举地就找到了回家的路。

    这种行走的感觉就像走过许多的历史痕迹,仿佛从文艺复兴的梦想中走向浪漫主义的湖畔,从现代主义的萌芽行至新启示的华章。从东方走到西方,从传统走向现代,人已经发生了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这块精神家园。同行的艾娜丽老师告诉我,伦敦人把闲时全部交给戏剧和橄榄球。回想起几天前与威尔士国家歌剧院的艺术总监庞特尼先生交谈,也提到了英国人对剧院的钟情。在新的演出季,不仅有《阿依达》、《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等多部经典作品轮番上演,同时也有全新的剧目闪亮登场。不要说大街小巷,我刚一走入滑铁卢地铁站,也便看出了分晓——艾美达·斯丹顿在萨沃伊剧院(The Savoy Theatre)复排《玫瑰舞后》与英国橄榄球队的大幅海报占满了滑铁卢站地铁扶梯的两旁,蔷薇奶奶和英国队长克里斯罗勃肖身上的红玫瑰图腾相映成趣。踏上穿越泰晤士河的地铁,出站口刻着的诗句更是时常萦绕心间:梦中那绿色的花园,宛如阳光的羽翼拂过我的脸颊,正如曾经你热切的吻(I dream of a green garden, where the sun feathers my face, 

like your once eager kiss)。

    坐在地铁里,我好奇地问英国的同伴萨拉,为什么英国的交通卡上会写着Oyster(牡蛎)。萨拉告诉我,这原本是莎士比亚的名作《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中的一句台词——The World is My Oyster——直译便是“世界是我的牡蛎”。我想,莎士比亚可能是在告诉我们:世界充满了足够的机会,我们可以满怀梦想地去发掘、去探索、去实现。

    这让我回想起在英国参加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时刘延东副总理的一番讲话——“青年最具生机活力、最富创新精神,‘青年+创新’所释放出的能量是无穷的”。我越发体会到中英两国青年之间的文化交流,必将构建起一座座友谊之桥,正如横跨在泰晤士河上的28座大小桥梁,不论沧海风云,始终矗立在那里,既有历史传承,又有责任担当。

    归国前夜,英方的小伙伴Nico大老远儿地跑来,给我们送来了吉百利的太妃糖;多年的挚友M也从利物浦赶来,送给我两只戴着皇家卫队熊皮帽子的文洛克,伦敦初秋的寒意顿然全消。此行,我并没有因为未能亲身体验伦敦地标——豪华的千禧摩天轮“伦敦眼”而感到遗憾,但是——在河流与桥梁之间,我已然找到了“伦敦眼”。

 

    相关文章

    2015中英大学生领袖创新体验营·归国篇(一)

    英伦之旅:开启我看世界的新视角

    互学互鉴,做中英友谊的传承者

 

互学互鉴,做中英友谊的传承者
泰晤士河畔的遐思:在河流与桥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