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成本增加:生难死亦难
作者 Zoe Williams 译者 古雷
《
青年参考
》(
2014年01月29日
40
版)
|
英国《卫报》专栏作家 |
“丧葬贫困”,这是全国殡葬司仪协会创造的短语。与“燃料贫困”、“供暖贫困”和“儿童贫困”一样,只是绕了很大一个弯子来说“贫困”。平均每5个人就有1人付不起丧葬费——现在,“死亡成本”平均为7622英镑,多年以后,被死亡成本打倒的人,可能会大大超过20%。
短语“死亡成本”听起来简练却不准确。死亡之后的费用还包括葬礼、灵车、遗嘱,以及写有“最好的爸爸”的鲜花、安葬费或火葬费。如果算上死前的花销,简直令人瞠目。一倒下就起不来的人很少。大多数是长期卧病,看上去将要死了,然而还是活着。把一切的费用都算上的话,也就离破产不远了。
大把花钱之后,死亡最终到来,就像一个冬天的忍饥挨饿之后伤寒症发病。如果他们说要花7000块,那没准比实际的花费要少。
与死亡相关的费用自2004年以来已上涨80%。听起来涨幅很大;事实上,能源成本更厉害,同期已翻了一番多。这种比较没意义,只是说明了在成本飙升、工资原地踏步的世界上,生活负担之沉重。
殡葬业价格如此攀升显然是有原因的,总的来说都与市场有关。比如,墓地价格增加了,因为土地升值了。我们死后葬得起吗?以此类推,还会兴建社区中心和动物园吗?大学生住得起大学附近吗?
基本上不行。以前,城市会在私人住宅中间或边缘,为居民开辟公共场所——那时候,城市中心设有对市民有用的设施,比如消防站和学校。那种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
顺带提一下,理事们提高安葬费,以便跟上土地的价值,同时提高了火葬费。为什么不呢?反正价格由他们控制。在这个行当,坏道德驱逐了好道德。殡葬行业随时可以看到敲诈行径。刚刚经历丧失亲人的痛苦,人人都可能在财务上作出糟糕的决定。我们在《泰晤士报》上给爸爸发了一个讣告,“经历与癌症的短暂斗争后,马克·威廉姆斯去世了”。这等于花400英镑拿逝者讲了个冷笑话。而且是在《泰晤士报》上!有人不停地推销殡葬司仪、墓碑甚至棺材上的油漆,并且暗示,你越是关心死者,你就越要多出钱。
约翰·汉弗莱斯在英国广播公司的《今日》节目中问巴斯大学的凯特·伍德索普:“如果付不起殡葬费,那怎么办?”死者已不在了,不会再破产了。汉弗莱斯和伍德索普提醒听众,表示过去人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行为更加得体。即使只是“穷人的葬礼”,他们也会倾其所有,全力以赴。
隐去只有现代才有的财务压力,然后哀叹人们没有像以前一样。这是一个典型的套路。供暖昂贵?以前,他们会穿更多的衣服。殡葬太贵?他们会多存钱。食品贫困?过去的人会吃更多的土豆。
那些为穷人的葬礼自豪的人,应该也会为自己被高价挤出应有的市民空间和生命周期而自豪。
英国《卫报》
“丧葬贫困”,这是全国殡葬司仪协会创造的短语。与“燃料贫困”、“供暖贫困”和“儿童贫困”一样,只是绕了很大一个弯子来说“贫困”。平均每5个人就有1人付不起丧葬费——现在,“死亡成本”平均为7622英镑,多年以后,被死亡成本打倒的人,可能会大大超过20%。
短语“死亡成本”听起来简练却不准确。死亡之后的费用还包括葬礼、灵车、遗嘱,以及写有“最好的爸爸”的鲜花、安葬费或火葬费。如果算上死前的花销,简直令人瞠目。一倒下就起不来的人很少。大多数是长期卧病,看上去将要死了,然而还是活着。把一切的费用都算上的话,也就离破产不远了。
大把花钱之后,死亡最终到来,就像一个冬天的忍饥挨饿之后伤寒症发病。如果他们说要花7000块,那没准比实际的花费要少。
与死亡相关的费用自2004年以来已上涨80%。听起来涨幅很大;事实上,能源成本更厉害,同期已翻了一番多。这种比较没意义,只是说明了在成本飙升、工资原地踏步的世界上,生活负担之沉重。
殡葬业价格如此攀升显然是有原因的,总的来说都与市场有关。比如,墓地价格增加了,因为土地升值了。我们死后葬得起吗?以此类推,还会兴建社区中心和动物园吗?大学生住得起大学附近吗?
基本上不行。以前,城市会在私人住宅中间或边缘,为居民开辟公共场所——那时候,城市中心设有对市民有用的设施,比如消防站和学校。那种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
顺带提一下,理事们提高安葬费,以便跟上土地的价值,同时提高了火葬费。为什么不呢?反正价格由他们控制。在这个行当,坏道德驱逐了好道德。殡葬行业随时可以看到敲诈行径。刚刚经历丧失亲人的痛苦,人人都可能在财务上作出糟糕的决定。我们在《泰晤士报》上给爸爸发了一个讣告,“经历与癌症的短暂斗争后,马克·威廉姆斯去世了”。这等于花400英镑拿逝者讲了个冷笑话。而且是在《泰晤士报》上!有人不停地推销殡葬司仪、墓碑甚至棺材上的油漆,并且暗示,你越是关心死者,你就越要多出钱。
约翰·汉弗莱斯在英国广播公司的《今日》节目中问巴斯大学的凯特·伍德索普:“如果付不起殡葬费,那怎么办?”死者已不在了,不会再破产了。汉弗莱斯和伍德索普提醒听众,表示过去人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行为更加得体。即使只是“穷人的葬礼”,他们也会倾其所有,全力以赴。
隐去只有现代才有的财务压力,然后哀叹人们没有像以前一样。这是一个典型的套路。供暖昂贵?以前,他们会穿更多的衣服。殡葬太贵?他们会多存钱。食品贫困?过去的人会吃更多的土豆。
那些为穷人的葬礼自豪的人,应该也会为自己被高价挤出应有的市民空间和生命周期而自豪。
英国《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