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美国,比亚迪箭已在弦
本报记者 张露
《
青年参考
》(
2014年01月15日
46
版)
比亚迪进军美国乘用车市场的梦想早已有之,随着其新一代DM双模动力产品“秦”的问世,这一天似乎真的要来了。日前,比亚迪负责美国业务的高级副总裁李珂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2015年底将向美国市场引入约四款车型。新款“秦”插电式双模混合动力车有可能成为在美国销售的比亚迪旗舰产品。
“我们改进了汽车设计和安全性能。比亚迪不再希望通过低价竞争,而是侧重于质量和创新。”如李珂所言,“秦”在性能方面有诸多卖点,其百公里加速成绩达5.9秒,超越诸多同级产品。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的“双模切换功能”,也降低了油耗。此外,“秦”的纯电动续航里程达到70公里,对短距离通勤的上班族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尽管如此,“秦”进军美国的前景仍不乐观。相比丰田旗下的普锐斯,“秦”在综合性能、口碑、影响力方面并没有太多优势,消费者很难为一个陌生的中国品牌买单。
无论如何,对比亚迪来说,进军美国市场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长久以来,尽管享受着政府补贴,比亚迪的新能源产品在国内的销量并不理想。其主打的E6和F3DM月均销量仅百余台;海外市场尽管屡传收获订单,但每笔订单的数量仅有数十辆甚至几辆。
除了本身的品质问题,私家车库的缺乏及公共场合充电设施的不普及,是新能源汽车难以在中国推广的重要原因。而在美国,多数家庭有私家车库,方便车主随时补充能源;公共场合的充电桩也较国内普及,无疑为比亚迪发展新能源汽车提供了优越的市场环境。
“秦”是一块敲门砖,能否引来宝玉还要看比亚迪自身的造化。产品品质的提升及品牌影响力的构建毕竟是漫长的过程,比亚迪目前并不具备可以媲美特斯拉的实力。
摆在比亚迪面前的有两大挑战。首先是如何将产品品质进一步优化。想打开美国市场,仅靠“秦”这一级别的产品是不够的。无论是动力性能等硬指标,还是驾驶感受等方面的主观体验,比亚迪还需要进一步的付出和完善。
另一方面是如何拓展品牌影响力。美国消费者需要时间去了解和熟悉比亚迪的产品和服务。对扮演先锋的“秦”来说,关键不在于销量和市场占有率,而在于用户体验和口碑。如果“秦”能够得到美国消费者认可,后续产品销量也会与比亚迪的品牌影响力同步提升。
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自主品牌在国内普遍被国际品牌和合资品牌压制的时候,比亚迪进军美国市场不失为一次“围魏救赵”的尝试。无论成败,比亚迪在美国市场付出的努力都将提供宝贵的经验。
比亚迪进军美国乘用车市场的梦想早已有之,随着其新一代DM双模动力产品“秦”的问世,这一天似乎真的要来了。日前,比亚迪负责美国业务的高级副总裁李珂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2015年底将向美国市场引入约四款车型。新款“秦”插电式双模混合动力车有可能成为在美国销售的比亚迪旗舰产品。
“我们改进了汽车设计和安全性能。比亚迪不再希望通过低价竞争,而是侧重于质量和创新。”如李珂所言,“秦”在性能方面有诸多卖点,其百公里加速成绩达5.9秒,超越诸多同级产品。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的“双模切换功能”,也降低了油耗。此外,“秦”的纯电动续航里程达到70公里,对短距离通勤的上班族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尽管如此,“秦”进军美国的前景仍不乐观。相比丰田旗下的普锐斯,“秦”在综合性能、口碑、影响力方面并没有太多优势,消费者很难为一个陌生的中国品牌买单。
无论如何,对比亚迪来说,进军美国市场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长久以来,尽管享受着政府补贴,比亚迪的新能源产品在国内的销量并不理想。其主打的E6和F3DM月均销量仅百余台;海外市场尽管屡传收获订单,但每笔订单的数量仅有数十辆甚至几辆。
除了本身的品质问题,私家车库的缺乏及公共场合充电设施的不普及,是新能源汽车难以在中国推广的重要原因。而在美国,多数家庭有私家车库,方便车主随时补充能源;公共场合的充电桩也较国内普及,无疑为比亚迪发展新能源汽车提供了优越的市场环境。
“秦”是一块敲门砖,能否引来宝玉还要看比亚迪自身的造化。产品品质的提升及品牌影响力的构建毕竟是漫长的过程,比亚迪目前并不具备可以媲美特斯拉的实力。
摆在比亚迪面前的有两大挑战。首先是如何将产品品质进一步优化。想打开美国市场,仅靠“秦”这一级别的产品是不够的。无论是动力性能等硬指标,还是驾驶感受等方面的主观体验,比亚迪还需要进一步的付出和完善。
另一方面是如何拓展品牌影响力。美国消费者需要时间去了解和熟悉比亚迪的产品和服务。对扮演先锋的“秦”来说,关键不在于销量和市场占有率,而在于用户体验和口碑。如果“秦”能够得到美国消费者认可,后续产品销量也会与比亚迪的品牌影响力同步提升。
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自主品牌在国内普遍被国际品牌和合资品牌压制的时候,比亚迪进军美国市场不失为一次“围魏救赵”的尝试。无论成败,比亚迪在美国市场付出的努力都将提供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