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大学毕业生应该知道什么?

作者 乔恩•米查姆 译者 朱庆和 《 青年参考 》( 2013年10月16日   40 版)

    关于受过教育的美国人应该知道什么或不知道什么的报道不时问世,而且一次比一次令人沮丧。

    知道美国宪法确立分权原则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不到一半,43%不知道约翰•罗伯茨是首席大法官,62%不知道国会任期时长。

    高等教育从未如此昂贵,似乎也从未如此省力。据2011年的《学术漂泊:大学学习的局限性》一书,1961年时全日制学生每周40小时用于课业,到2003年已下降至27小时,即便这27小时也不是那么有效。该书指出,36%的大学生4年后没有表现出任何认知进步。

    而据《高等教育纪事报》收集的数据,一半的雇主表示难以找到合格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底什么最为重要,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尔•盖茨担心理工人才缺乏,而美国人文与科学院为人文学科的命运发愁。

    学费不断上涨,进入就业的毕业生准备不足,人文学科大环境不好:此类问题形成了围绕高等教育的辩论。没错,民意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对大学经历满意,美国的研究型大学被全世界羡慕,拥有大学学位仍是美国的文化和经济资历的中心要件,但不容否认,对高等教育的不满也相当普遍。“高等教育现在面临一场真正的效用危机。”美国校董与校友理事会政策副主席迈克尔•珀利亚科夫说。

    现在,几乎每个州都在实施新的共同核心教育标准,增加数学和英语常识的分量。与此同时,大家又恢复了对于由来已久的何谓通识教育——或更学院的叫法,核心课程——辩论的兴趣。争议点在于,是否有某些书应该阅读、某些事实应该知道,才能被认为是一个真正受过教育的人,至少是真正受过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传统派支持核心课程,而许多学者更希望教更专业的课程,给学生更多自己选课的自由。这种分歧表现于对大学目的的不同看法。有人坚持关键在于回答“大学毕业生应该知道什么”。

    驱动核心课程标准讨论的,是渴望在全球经济中成功的雄心,以及对美国大学生不胜任的焦虑。美国如何消除担忧,培养出能创造财富和就业的一代毕业生?这个悬而不决的问题促使奥巴马政府推动评级制度。以史为鉴,也许会带来一些启发。

    从1636年哈佛大学建校到内战,美国的大学教育主要是向世界输送虔诚、博览群书的绅士。哈佛大学英语教授路易斯•梅朗德撰文称,大学生毕业后应掌握广泛知识的观念属于“现代大学的最现代部分”。直到一战后,哥伦比亚大学才推出通识教育课程,当时叫“当代文明”。通过阅读《理想国》、《君主论》、《独立宣言》等古典书籍及参与相关讨论,每个大学生不得不接触到形成美国人思想的主流观念。

    不过,数十年后,研习经典的观念在文化和学术上受到了抨击。谁有资格说什么作品伟大?为什么不让教师决定教什么、学生决定学什么?反对核心课程有不少文化上的原因,但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自由选择一个人的学业道路,会激发兴趣和鼓励实验。

    知识本身也在变,不仅是在变化快速和明显的科学技术领域。主流学院文化更注重发展学生解释问题的能力,更多地要求他们回答所以然,但有人对此提出了合理的担心。“在名牌学校,大多数学生家庭背景良好,即便没有核心课程都有扎实基础,但不是所有学生都是这样,” 珀利亚科夫说,“核心课程确保所有学生发展他们成功所需的技能。”

    对于那些相信了解荷马、《独立宣言》、简•奥斯汀和托妮•莫里森以及科学基础知识具有价值的人来说,鼓舞人心的一点是,只要人文学科仍是课程的基础,那么毕业生就仍有可能在谷歌的求职面试中谈及葛底斯堡演讲。

    美国《时代》周刊

 

为什么瑞士人最幸福?
大学毕业生应该知道什么?
女人也可以是“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