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没有亲友送终的死亡即被泛称为孤立死。虽然没有明确定义,但根据有关调查结果,不少自治体将独居者视为“孤立死”的潜在人群。不过,由于最近相继出现了一些多人家庭或非高龄者“孤立死”的事例,“孤立死”的定义范围,似乎有扩大的必须性。
“目前社会将死后1周以上才被发现的情况定义为孤立死,对此我一直无法接受。”千叶县松户市的常盘平小区自治会长中泽卓实说。根据此前的数据,“孤立死”从2000年的235件增加到2009年的665件。如果以新标准计算,2009年只有169件,是旧标准的1/4, 2010年有184件。常盘平小区自治会和地区社会福祉协议会合作,从2010年开始实施“零孤立死大作战”,居民们随时会注意周围人家的阳台或邮箱,一旦发现异常就拨打“孤立死110”。
厚生劳动省地域福祉专管中岛修表示:“政府刻意不给孤立死下定义,可避免漏掉一些在界定范围之外但需要支持的人。”中部学院大学讲师新井康友说:“问题其实不是死亡过多长时间才被发现或是死亡人数,而是他们被社会孤立而死的事实。相关机构应要弄清他们到底是怎么死的,然后考虑何种对策。”
《新鲜日本》08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