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5月2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李安定:一个记者和一段不可复制的轿车史

○颜光明 《 青年参考 》( 2012年05月23日   47 版)

    三联书店推出的新书《车记——亲历·轿车30年》是一本全景式记录轿车文明走进中国的历史,也被称为中国汽车的盛世危言。

    这本书有分量,绝非对历史的简单记录,而是一个记者将持续30年的激情与洞察力,倾注于一个行业从诞生、发展到成功的过程后感受到的纠结,它诉求的不只是媒体人的责任,抑或“桌子展现的风景”,而是心系国家的良知。

    作者李安定是个激情四溢的人。“我进入新华社,正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随后30年的记者生涯,使我成为改革开放的全程记录者。”作为最早倡导轿车进入家庭的媒体人,他意识到让中国老百姓体会轿车文明是注定绕不开的。本书反映的深层次问题,不仅事关行业转型,对于国民经济辐射深广,更牵涉到国家和社会的变革。 

    这种自觉的思考,出自李安定站在宏观经济高度关注汽车行业的独特视角,更源于他对发展中国汽车业的激情。他的不少独家新闻和深度报道,都与他长期深入各大部委采访蹲点,与主管领导的深交有关。他与原机械部部长,中汽公司董事长饶斌的忘年交就是一例。中汽公司成立时,饶斌就对李安定说,“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这句话,李安定一直铭记在心,他说,“多年后,着手《车记》的写作,似乎是我人生必须要做的一个交代”。

    如果说,1986年李安定根据一次行业会议撰写的《发展轻型家用轿车要提上日程》的消息,还算是预言的话,那么,1989年的《但愿这不是一个梦——轿车私有化的思考》,则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1996年,机械部部长何光远致信中央领导,推荐了李安定写的《车轮载来的空间》这篇文章,其中观点鲜明地论及“住房商品化不能跨越轿车进入家庭”这个消费台阶,引起中央领导重视。不久,一份由国家计委牵头的《关于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几个重大政策问题的研究报告》形成,这对轿车进入家庭提出了清晰的方向。

    1998年,他把对家轿的呼吁写成了一本题为《家庭轿车诱惑中国》的书。在李安定看来,家轿是一种权利。他说,我对轿车进入家庭在这十余年中的认识产生了升华,从打破经济僵局的考虑,上升到老百姓的基本权利。 

    李安定是个睿智的清醒者,对汽车产业并非止于一种“糊涂的爱”,而是独具敏锐的洞察力,体现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品格。没有一个媒体人能够像他那样,在中国汽车各个发展节点上都留下鲜明的烙印。

    一些自主品牌的企业不会忘记李安定。在“只准你干,不准我干”的垄断体制下,惟有他站出来,为吉利、奇瑞、华晨、悦达等自主品牌车企鸣不平,为“准轿车”获得生存权仗义执言。为此,他专门写了一篇《‘准轿车’们何罪之有》的文章,提到:“主管部门应该有这样的眼界和心胸:允许‘行业外’的企业参与竞争。起码为‘国家队’留下一批‘陪练’。如果连跟‘陪练’都不敢过招,‘保护期’一过,在全球化竞争中生存,岂非一厢情愿?” 

    他从不趋炎附势或一味唱赞歌,而是用头脑走路的独行侠,他的观点往往被后来的事实证明是正确的。从反对自主品牌“模仿秀”,到反对新能源汽车“大跃进”,他都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提出建议,在人云亦云的喧嚣和浮躁中保持清醒,明辨是非。

    他对中国汽车业的忠告,是盛世危言下的挚爱。他说,我很为中国汽车业捏把汗!全球第一,头脑发热,摊子铺得太大,“三个壶盖盖五把茶壶”,一旦环境骤变或市场遇冷,断了资金链,只怕“强国梦”未成,倒把十来年辛辛苦苦挣来的家底,在两三年里赔个底儿掉。

    《车记》不仅耐看,而且深邃隽永,是用心血写就的,是用时间“熬”出来的。索尔仁尼琴说过,“一句真话要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现在,我们缺失的不就是讲真话的勇气吗?《车记》的价值就在于此。 

分享到:

 

李安定:一个记者和一段不可复制的轿车史
60亿元补贴小排量车是多还是少?
110亿欧元能拯救欧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