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一个工薪家庭的英国人,在英国北部的工人小镇长大,曾就读于一所优秀的准私立学校,后来上了牛津大学。我对势利行为感兴趣,这是一种我看不起的态度。这样的人我见得多了,但在英国,现在远比以前少。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渴望在美国生活和工作,因为我想要成为一个繁荣的无阶级社会的一部分。这种想法当然是幼稚的,美国并不是一个无阶级的社会。我这里说的不是1%(有钱人)和99%(民众),我说的也不是主流美国和下层阶级。我这里讲的是美国精英们看不起普罗大众,这属于文化上的事,有关美国人的势利。
近日,我参加一项活动时,听一位零售专家说,塔吉特超市在美国能够成功的关键在于,它不是沃尔玛。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不愿到沃尔玛这类折扣卖场购物,而塔吉特却成为这类人的折扣店。
听上去很荒谬,接着细细一想,也不无道理。我的许多美国朋友非常讨厌沃尔玛,在他们看来,仿佛向普罗大众卖便宜货是件不成体统的事。我的意思是,你们看到过在沃尔玛购物的那些人吗?
这位零售专家说,塔吉特在加拿大的营销策略需要修正,因为加拿大“是一个真正的无阶级社会”。另外,我可以证实,在英国,无论你是在乐购超市还是阿斯达超市(都相当于英国的沃尔玛)购物,绝不会被人看不起。人人都到这些超市买东西。
其实,在英国,精英文化已被大众文化吸收和边缘化了。现如今,电视上出境的采访记者,要求有地方口音,说话文绉绉就是不合格的。如果你用“Oiks”(“乡巴佬”的委婉说法)这样的词,如今不再被当作文雅,恰恰相反,你会被认为是虚伪做作之辈。
而在美国,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没有合二为一,反而渐行渐远。精英们更坚信自己的文化优越感,而美国大众们拒绝别人以恩赐的态度对待自己。我不认为是经济压力引起许多美国人固守枪支和信仰。从根本上讲,这是美国人拒绝被人看不起。
实际上,可以说,当今美国的社会经济隔离程度前所未有,它受到一个精英阶层的助推,而这个精英阶层一再试图创造和夸大其自身与社会其他部分之间的行为和文化差异。
在他们看来,这种生活方式的重要之处,不在于其代表的价值,而在于它在各个方面,都不同于那些肥胖、吃垃圾食品、耗油量大、沉迷于枪支的普通美国白痴。
精英们倡导的“提高认识”无非是一种自我吹捧,上流阶层借此突出他们相对社会其他人群的道德优越感。
这就是美国人的势利。
□美国《大西洋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