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广告巨头智威汤逊公司高管汤姆·多克托罗夫在其新书《中国人想要什么》(What Chinese Want)写道,西方对中国的很多分析,过于耸人听闻。
“中国不会崩溃。中国通往超级大国的道路,将是崎岖不平的,甚至有时障碍重重。但宏观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不会变化。而且基本是可持续的。”他认为,外界对中国有十种常见误解。
误解1:美国式的个人主义已在中国扎根。
中国流行文化欣欣向荣,反文化趋势(比如文身店)下出现很多非主流明星。但这不等于中国社会接受美国的个人主义。自我表现不等于思想独立。中国社会从不崇尚个性,这一点与美国社会不同。中国社会的基本生产组织,仍是家族而不是个人。
误解2:当代中国人无信仰。
中国社会并未挣扎于存在危机。相反,中国人正重拾其独一无二的价值。文革没有毁掉以家庭和国家为重的传统价值观,社会和谐仍是崇高目标。反个人主义仍然普遍。成功的定义仍是履行义务,而非走红和财富。新一代中国人将重塑中国,并逐渐实现新老中国的和谐,旧传统仍至高无上。
误解3:中国好战。
中国在加强军力,但不会用来挑战美国或入侵其邻国。要了解北京的和平本能,需要亲自到中国走一遭。中国人加强军力是为防备真实或想象的危险,这不是一种好战的文化。
误解4:中国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近期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当前模式将来仍然可行。政府和民众都知道需要真正的改革。但改革刚开始,世界不应低估北京的掌控能力。中国的改革将是渐进、细微的,所以外界几乎不会注意到。
误解5:互联网将带给中国革命。
互联网改变中国,而且大都是好的,但说革命就太离谱了。中国数字时代仍是中国特色的。北京允许自我表现和物质满足,但握有控制公共话语的决定权。网民可能会抱怨,但不会革命。
误解6:中国市场像欧洲一样分散。
尽管美中地理和政治差异,但两国都是一体化的。统一分销网络、销售渠道、零售和原料采购标准的困难“仍然巨大”。但造成中国经济看上去分散,是操作上的障碍,而不是文化或政治差异。
误解7:中国将是孤独的超级大国。
中国不像美国那样给世人带来启迪。美国人对公益的尊崇触动人心,而中国是沙文主义的。中国狭隘地捍卫本国利益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有损自身形象,也造成自身孤立。中国将是一个经济强国,但在文化或政治上不是。一山可容二虎,美国将是另一只虎。
误解8:中国公司将扼杀美国就业。
中国公司要在美国本土打败美国企业,还得再过几十年。这种事也可能根本不会发生。中国是一个封闭社会,中国公司也是封闭的。中国缺少激发新思想所需的活力,也缺乏将新思想市场化所需的各行业协作。
误解9:中国消费者不可捉摸。
女人想要事业成功和优雅兼得,所以她们喜欢购买耀眼但不扎眼的钻石。男人们想要展示他们是成功人士,但不希望过于张扬,所以喜欢奥迪或宝马,而不是玛莎拉蒂。外国人若了解了中国的独特性,就较容易把握中国人的喜好。
误解10:民众不满意味着党的权力在减弱。
中国人渴望秩序,稳定是进步得以持续的基础。将来,中国可能出现接近新加坡的模式,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中国未来政治制度不会是由美国或欧洲设计的。
□美国《福布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