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秀(音)才16岁,但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国内中学毕业后,去国外读大学。“我打算去沃顿商学院读精算。”她说。杜金秀是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特别班的学生。该班共有30名学生,都打算毕业后出国念书。
她的同学焦博文(音)梦想去洛杉矶读电影学院,而另一位同学李颖(音)想要去英国读书,因为她喜欢小说《傲慢与偏见》。
文革时期,中国高等教育被妖魔化,与西方的交流完全中断。而现在,中国的年轻人“用脚投票”,越来越多人选择去西方接受教育。当他们学成回国后,其价值观很可能大变。近两年来,中国共有62万人出国留学,这个数字超过了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总人数的1/4。
以往,留学的主要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往往选择在中国顶尖大学读本科,然后出国继续深造。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申请美国研究生院的中国学生数量,较去年增加18%。不过,出国读本科的人数增长得更迅速。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统计,去年赴美读本科的中国人激增43%。
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许多家庭舍得将全部积蓄用在孩子身上。同时,只有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能走传统的道路,考入清华大学这种名牌学府。
而现在,许多家庭都负担得起孩子出国,留学因而成为众多家长青睐的B计划。高等教育咨询机构Grok China主要合伙人金·莫里森表示:“在他们看来,西方是通往成功生活的第二佳途径。”
石家庄就是一个例子。这是一个人口260万的工业城市,既非国际大都市,也非学术中心,也不是特别富裕。但四十二中打出的是到海外读大学的招牌。该校校长李亚卿(音)说:“去年,我们600名毕业生中,有10%到国外留学。”
杜金秀的父亲杜礼儒(音)说,他最初强烈反对女儿想上沃顿的愿望。“我们觉得中国女孩不适合到美国去,更不要说她一个人去了。但后来,时代在变,看上去她的决定是明智的。”
由诺丁汉大学、伯明翰大学和清华大学对英国大学中国校友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国学生在大学中很少交到西方朋友。一部分原因是,欧洲同学公开谈论性或邀请他们去夜总会玩时,他们会感到不自在。但他们大多数认为,在海外的几年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中国人生活在一种单一文化的环境里,海外留学先是帮助他们认识到这一点,然后使他们发现与其他文化的人们相同的地方。”上述调查报告撰写人之一顾箐(音)表示。她的研究发现,许多中国年轻人留学回国后,会以更具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国家。
曾在爱丁堡留学、如今在北京教英语的郑阳(音)就是如此。“到海外亲自看一看——就像我一样的人越多,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就会变得越正常。”
英国《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