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日夜晚,700万肯尼亚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肥皂剧《Makutano Junction》。该剧故事背景是一个虚构的村子。有一集,观众可以看到剧中一位叫玛玛·姆珀佳的妇女抱着一个哭哭啼啼的婴儿。“我要一些钱给孩子看病。”她对丈夫埃拉斯姆斯说,“我想他得了疟疾。”但丈夫坚持说儿子没病,她是反应过度,他没有钱给她。
到最后,埃拉斯姆斯给了她一些钱,但只够买氯奎。这种药对治疗疟疾不是太有效。当小孩病情加重时,姆珀佳把他送到了急救室,但还没见到医生就死了。在等候室里,她放声大哭,“我的宝宝死了。”
与传统肥皂剧一样,上述电视剧也充满情感、冲突和悬念。我在观看该剧时,就一直想,小孩能活下来吗?丈夫会不会戒酒?姆珀佳会不会起而反抗游手好闲的丈夫?
但与传统肥皂剧不同的是,这类故事往往触及重大社会问题。制片人将角色放在观众熟悉的场景,希望观众们在花钱购买酒而非救命药前三思。
世界各地有许多电视和电台节目,将社会主题编入娱乐节目。这种做法往往被称为“娱乐教育”。写作者虚构人物,观众可以通过他们的故事和奋斗,了解从家庭暴力到个人破产等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这些电视剧通常在黄金时段播放,面向的是整个家庭。
成功的肥皂剧往往构思巧妙,剧情耐看,情节跌宕起伏,且不乏爱情三角故事。最好的电视剧会变得流行,观众开始将剧中的一些主题融入日常生活。
德克萨斯大学传媒教授阿文德·辛格哈尔说:“人类通过讲故事寓教于乐,已有几千年历史。”古代神话、寓言和伊索寓言都是这一类的典型。不过,辛格哈尔表示,有意地在大众媒体中插入教育的信息,却是近来才有的。
从许多方面讲,肥皂剧是传播重要社会信息的最理想媒介。肥皂剧有众多角色,情节主线彼此交织,因而能同时讲述多个问题。它们可以提出平时被视为禁忌的问题,像意外怀孕这种话题,若通过一个虚构人物道出,往往会更容易成为讨论话题。一些制片人甚至开始办脱口秀,畅谈某部肥皂剧最新剧情,向专家提出敏感问题。
成功制作一部具有社会意识的肥皂剧,需要诸多因素。从效果看,一部好肥皂剧需要可信的故事情节,角色能引起观众共鸣。这样的电视剧也需要敬业的剧作者、提供支持的制作人和雄厚财力。最重要的是,若无观众愿意观看下一集,该电视剧就进行不下去。
这些因素并非总是具备。但是,一旦它们都具备了,就能有助于改善个人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这样一来,肥皂剧就“可能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真正催化剂”。
《纽约时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