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是私有化的绝笔,或许还是其致命的结局,它预示着真正的市民生活的终结。”
近来有关移民问题的文章总是困扰着我。
英国现在的人口有6200万。倘若没有移民,到本世纪末,我们的人口将下降到5700万;若按现在的移民速度,届时,我们会有超过9000万移民。随着移民的涌入,我们将如何保持英国社会的特点呢?
保守党在移民问题上是一个懦夫。但是,这姑且不论,问题是,为什么英国对人口增加的反应,总是把目光投向郊区呢?我不知道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这样。那些今年有幸到意大利度假的人,当乘飞机飞越那个国度时,他们会注意到下面的景致跟英国截然不同。意大利的居民区都紧凑而有序,他们的城镇有清晰的界限。相比之下,在英格兰以南的郊区,简直就是一个庞杂的大贫民窟。
即便不管浪费汽油和交通不便的问题,郊区对社会发展也具有深刻的负面影响。罗伯特·普特南在《独自玩保龄球》(Bowling Alone)一书中,描述了郊区对社会资本的影响:“郊区居民想要的不是小镇的亲密,他们想要独处,对隔壁邻居不闻不问,也不指望得到邻里的什么回报。”
他引述建筑学家安德鲁·杜安尼和伊莉莎白·普拉特-茨伯克的文章称:“郊区是私有化的绝笔,或许还是其致命的结局,它预示着真正的市民生活的终结。”而城市规划专家刘易斯·芒福德称郊区为“引领私密生活的一项集体努力”。他说:“今天的郊区居民不想去闹市的杂货店,因为那里的面孔都是熟悉的,他们想到毫无人情味的大商场购物。”
这些郊区往往沦为文化沙漠。这样说不是想打击那些生活在郊区的人;人们搬到郊区去住,是因为那里房价较低,因为他们想要绿地,而且也是为了逃避市区内(尤其是市内学校)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但是,最舒适的郊区往往是最紧凑的,拥有一种乡村田园的氛围。相比之下,普特南认为,庞大的郊区会破坏居民区“井井有条”的格局。
我不知道,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在郊区建房,因为在人口较少的城市区域,还有很多适合的土地。但是,对于那些想要生活在那里的家庭来说,我们必须营造许多城市所急缺的文明的氛围。
当然,如果我们脱离欧盟,禁止来自别国的低技能工人入境的话,我们就根本不需要那样做(指在郊区建房)。但是,若无低廉的移民打扫我们的办公室,给我们冲咖啡(因为我们自己根本不做那些事),那么我们所有人都将等着饿死。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