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维尼投身“数字化革命”
○作者 [英] 山姆·乔迪森 ○译者 董小源
《
青年参考
》(
2013年06月26日
33
版)
|
|
数字化阅读的触角伸展得如此之长,连《小熊维尼》都有了App。然而,孩子们果真喜欢这种形式吗?
最近,小熊维尼的身影出现在数字世界里。英国艾格蒙文学出版公司让同名漫画书“动”了起来。这款火热上市的漫画书App,为英国已故著名漫画家谢泼德的插图配上了音乐和声音,互动功能让漫画人物的形象随着情节变化而移动,或由黑色变成彩色,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玩,也可以让iPad把故事“念”出来。据说,艾格蒙公司对这个App非常满意,把维尼称为“先行者”——这个憨态可掬的小家伙,一举成了“数字化革命”的先行者。
数字革命?书籍阅读的未来就是这个吗?我听过太多人谈论出版业的明天,也曾听过一些出版业者逆势而行、却有所收益的例子(当然很罕见)。然而,我对“App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这种言论感到陌生,也没听谁说过这类东西有什么用。
不能否认,iPad给人们带来了超凡的互动体验和娱乐享受,但涉及到文学和故事,大部分App的表现乏善可陈。目前能让我看得过去的App只有两款,都是由书籍应用开发商Touch Press 与费伯出版社携手,为后者的镇宅之宝——艾略特的《荒原》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添加了有价值的电子内容,包括由著名演员出演的电影片段、图片和高质量的朗诵配乐和扫描的手稿,拉近了那些复杂且历史悠久的诗歌与现代读者间的距离。
然而,这些都是需要注解的大部头经典,更易读的文字就没必要大费周章了。依然是费伯出版社推出的App,约翰·巴肯的《三十九级台阶》虽然耗资不菲,却是视频片段和难以阅读的文本界面的糟糕组合。想要一口气把整本“书”读完根本不可能,不断出现的钟声、口哨声和动画都在提醒我,面前的不是书,而是被胡乱删节的电脑游戏。
这一经历不能不让我对新推出的《小熊维尼》App产生抵触情绪。
克里斯蒂安·纳克是艾格蒙公司的首席用户体验师,他说:“同1926年的同龄人相比,今天的孩子们关注的东西和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他们的关注,他们就会快速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App上。一方面,我们非常想要保持原作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在你面对儿童读者的时候,你得会讲故事,需要提高阅读体验。”
他管这叫“提高”,我则认为是“毁灭”——想看动画的时候看不全字,看到字以后动画又无法连贯欣赏。这不是传统定义的书籍,亦非平时看到的漫画,与游戏也不尽相同,这到底是什么呢?有一点可以肯定——此物相当无聊。
当然,我明白自己并不属于《小熊维尼》App的目标客户群——我不是今天的孩子们的一分子。那么,它真正的用户——譬如我5岁的女儿就喜欢这个App吗?起初,她看起来很高兴,听着故事,陶醉在谢泼德的美丽画作里。但好景不长,当图片动起来以后,她的注意力开始变得涣散起来。当她发现漫画人物不能做到更多她想要的动作以后,更是心烦意乱。接下来,因为必须推动文本才能看见图片,她变得越来越气愤了。最后,她干脆跳着看,直到放弃了这个故事。打开这个App不过5分钟时间,她便一路跳到了最后一页。
“爸爸,你可以把这个删掉了。”
“难道你不想再看看它吗?
“不。”
所谓的数字化革命,不过如此。
我女儿的实例,也许验证了“今天的孩子总是三心二意”的论断,问题在于,谁叫你把导致注意力分散的动画摆在她眼前呢?如果换做由你把《小熊维尼》亲自念给她听,一页接着一页读下来,她是喜欢这种做法的。我敢说,大部分她这般年纪的小朋友都会拥有相同的反应。故事和插图已经迷住孩子们近百年,它们不会被时光贬损,也就没必要被画蛇添足。
□英国《卫报》
数字化阅读的触角伸展得如此之长,连《小熊维尼》都有了App。然而,孩子们果真喜欢这种形式吗?
最近,小熊维尼的身影出现在数字世界里。英国艾格蒙文学出版公司让同名漫画书“动”了起来。这款火热上市的漫画书App,为英国已故著名漫画家谢泼德的插图配上了音乐和声音,互动功能让漫画人物的形象随着情节变化而移动,或由黑色变成彩色,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玩,也可以让iPad把故事“念”出来。据说,艾格蒙公司对这个App非常满意,把维尼称为“先行者”——这个憨态可掬的小家伙,一举成了“数字化革命”的先行者。
数字革命?书籍阅读的未来就是这个吗?我听过太多人谈论出版业的明天,也曾听过一些出版业者逆势而行、却有所收益的例子(当然很罕见)。然而,我对“App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这种言论感到陌生,也没听谁说过这类东西有什么用。
不能否认,iPad给人们带来了超凡的互动体验和娱乐享受,但涉及到文学和故事,大部分App的表现乏善可陈。目前能让我看得过去的App只有两款,都是由书籍应用开发商Touch Press 与费伯出版社携手,为后者的镇宅之宝——艾略特的《荒原》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添加了有价值的电子内容,包括由著名演员出演的电影片段、图片和高质量的朗诵配乐和扫描的手稿,拉近了那些复杂且历史悠久的诗歌与现代读者间的距离。
然而,这些都是需要注解的大部头经典,更易读的文字就没必要大费周章了。依然是费伯出版社推出的App,约翰·巴肯的《三十九级台阶》虽然耗资不菲,却是视频片段和难以阅读的文本界面的糟糕组合。想要一口气把整本“书”读完根本不可能,不断出现的钟声、口哨声和动画都在提醒我,面前的不是书,而是被胡乱删节的电脑游戏。
这一经历不能不让我对新推出的《小熊维尼》App产生抵触情绪。
克里斯蒂安·纳克是艾格蒙公司的首席用户体验师,他说:“同1926年的同龄人相比,今天的孩子们关注的东西和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他们的关注,他们就会快速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App上。一方面,我们非常想要保持原作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在你面对儿童读者的时候,你得会讲故事,需要提高阅读体验。”
他管这叫“提高”,我则认为是“毁灭”——想看动画的时候看不全字,看到字以后动画又无法连贯欣赏。这不是传统定义的书籍,亦非平时看到的漫画,与游戏也不尽相同,这到底是什么呢?有一点可以肯定——此物相当无聊。
当然,我明白自己并不属于《小熊维尼》App的目标客户群——我不是今天的孩子们的一分子。那么,它真正的用户——譬如我5岁的女儿就喜欢这个App吗?起初,她看起来很高兴,听着故事,陶醉在谢泼德的美丽画作里。但好景不长,当图片动起来以后,她的注意力开始变得涣散起来。当她发现漫画人物不能做到更多她想要的动作以后,更是心烦意乱。接下来,因为必须推动文本才能看见图片,她变得越来越气愤了。最后,她干脆跳着看,直到放弃了这个故事。打开这个App不过5分钟时间,她便一路跳到了最后一页。
“爸爸,你可以把这个删掉了。”
“难道你不想再看看它吗?
“不。”
所谓的数字化革命,不过如此。
我女儿的实例,也许验证了“今天的孩子总是三心二意”的论断,问题在于,谁叫你把导致注意力分散的动画摆在她眼前呢?如果换做由你把《小熊维尼》亲自念给她听,一页接着一页读下来,她是喜欢这种做法的。我敢说,大部分她这般年纪的小朋友都会拥有相同的反应。故事和插图已经迷住孩子们近百年,它们不会被时光贬损,也就没必要被画蛇添足。
□英国《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