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备受期待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鸣锣开市。据测算,首批纳入覆盖的超2000家电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我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多家西方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肯定了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巨大贡献。
“碳排放交易市场将碳排放权作为标的资产进行交易。作为中国政府一系列举措中的一部分,它彰显了中国在未来数十年间大幅降低碳排放的承诺。”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中国全国碳市场的行业,且涉及的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000家,这些企业占全球化石燃料碳排放的七分之一。
法新社认为,“参与交易的企业不得不公开污染数据,让第三方审核排放数据,此举将大大提高透明度。中国碳交易市场将很快成为关键工具。”不仅如此,英国路透社称,“中国政府正在与各行业协会合作,从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及其他行业收集数据,旨在扩大碳交易。”
德国“德国之声”电台表示,“专家们普遍对中国启动碳排权交易市场表示赞赏。”《纽约时报》认为,该交易市场是中国为实现其气候治理目标迈出的关键性一步,“通过限制企业可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激励企业采用更有效的清洁技术。超过排放限制的企业必须额外购买配额,成功减少碳排放的企业可以出售未使用的污染配额。”《纽约时报》引用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的话称,与传统行政管理手段相比,碳市场既能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又能为碳减排提供相应的经济激励机制。
英国路透社援引美国非营利组织“美国环保协会”主席佛瑞德·克虏伯的话称,“中国已搭建好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这是其在气候行动方面的重要里程碑。”日本放送协会(NHK)在报道中国碳交易市场时透露,日本在考虑实施类似的项目。
中国在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研究力度也在逐步加大。英国《自然》杂志7月发布的一篇文章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组数据指出,目前,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成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贡献的。例如,在世界碳定价研究领域,中国研究人员的成果占41%。
碳交易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法新社指出,中国正在起草一部新的、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或将完善当前碳交易系统的某些缺陷。路透社称,数据的收集和监管仍值得重视。英国《金融时报》认为,欧盟在完善其碳排放交易市场过程中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截至7月26日,中国全国碳市场交易活跃,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市场运行平稳。美国《华尔街日报》引述经济咨询公司Trivium China的报告表示,短期内中国碳市场会缓慢起步,第一年的重点是确保基本的市场功能。走上正轨后,它将成为中国激励可持续性减碳的最好机制之一。
见习编辑:袁野
实习生 方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