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3月1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无WIFI咖啡馆:别把咖啡馆当办公室

本报特约撰稿 王溪   青年参考  ( 2017年03月15日   07 版)

    自从有了WIFI,咖啡馆就成了很多人的办公室。

    芝加哥,一个周五的晚上,在离林肯公园不远的地方新开了一家咖啡馆,它乍一看也没啥新鲜的——小桌子、茶几和沙发三三两两地摆在店内,一个角落售卖花花绿绿的感谢卡,另一个角落,美国国旗从天花板上垂下。

    不过,很快你就会感觉到这家咖啡馆的不同,放眼望去,看不到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客人喝着咖啡或小酒,不是在聊天就是在玩纸牌。原来这家名叫Kibbitznest的咖啡馆不提供WIFI。

    想想我们身边大大小小的商店、餐馆、咖啡厅,提供免费WIFI几乎成了最基本的服务。看看星巴克里的“低头族”们,你是不是已理所当然地将咖啡馆与办公室画了等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店家对WIFI说不(Kibbitznest将这一举措称作“No FI”)简直是逆潮流之举。然而,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BBC),这股“逆流”如今愈发壮大,Kibbitznest只是最新的例子——它希望通过禁止WIFI鼓励人们面对面地交流。美国的其他地方、英国伦敦和加拿大温哥华也有类似的咖啡馆。

    1989年,美国社会学家瑞·欧迪伯格提出了“第三空间”的概念,指的是除去第一空间家庭、第二空间办公室以外的所有休闲场所,咖啡馆就属于其中之一。这些第三空间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整体性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它们,人们就只存在于孤立的小团体里。”欧迪伯格写道,“技术进步唯一可预见的结果是我们不再成长,并且与外界隔绝。”

    几年前,朱迪·沃伦和丈夫菲力·莫瑞斯在美国柏林顿市开了一家咖啡馆,眼见欧迪伯格的论断成真——顾客走进来,坐下打开笔记本电脑,然后几个小时不错眼珠地盯着屏幕。“我们的初衷并不是开辟一个空间,让大家进来后保持沉默。”沃伦说。

    于是,2012年,他们撤掉了店里的WIFI,2014年,又禁止在店里使用笔记本电脑。虽然一开始,此举给夫妻俩带来了不小的经营压力,但很快就得到了顾客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的营业额飙升了20%,而在有WIFI时,咖啡店营业额的增幅只有6%。Kibbitznest的顾客也表示,“很开心你们开了这样的店”。

    然而,即便意识到咖啡馆是公共交流的空间,仍然有很多人将这里当成了办公室。据“全球办公场所分析”组织称,在家工作的美国人(他们也经常在咖啡馆办公)数量相比2005年时上涨了103%,相当于370万人至少有一半时间是在远程办公,这还不算那些个体户。

    如果将范围扩展到全球,英国路透社的调查显示,有1/5的人在家办公,这种情况在拉丁美洲、亚洲和中东地区更为普遍。杰夫·依思赛尔和妻子在美国哥伦布市经营一家名为“雪中狐”的咖啡馆,他们从不提供WIFI。依思赛尔认为,现如今,人们什么都可以叫到家里来,自我孤立从没有像眼下这么方便,因此去咖啡馆就应该寻求与他人的交流。“我希望创造一家生气勃勃的店,客人走进来就像参加大型家庭聚会。”他说。

    出于这个愿望,依思赛尔专门雇佣了交流能力出众的咖啡师,他还降低了吧台的高度,让顾客不会觉得自己被拒之千里。这家店甚至取消了小吃上的塑料价签,为的就是让顾客询问价格,借此打开话匣子。

 

全球酒店业“盯上”商务休闲旅行者
无WIFI咖啡馆:别把咖啡馆当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