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独创”:体育老师也能教编程
作者 艾米丽·德比 编译 苏辛
青年参考
(
2017年03月15日
16
版)
美国人很关注“要不要给每个教室都配备iPad”之类的问题,而芬兰人对此十分不解——如果平板电脑能帮助学习,非常好。如果不能,就算了吧,日子照旧!
这是日前发生在芬兰驻美国大使馆里的一次观点碰撞。在芬兰建国100周年之际,美国和芬兰的外交官、专家汇聚一堂,聊起了芬兰的“教育经验”。
编程是芬兰国家教育大纲的一部分,孩子们从小就学习编程。但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同于美国一些地区,不是单独学习写代码,而是学习如何用编程的思维来探索或学习跨学科的内容。这旨在达到两个目标:其一,让编程和代码激发孩子各方面的兴趣;其二,将科技与不同活动结合起来,让孩子们体会到科技与生活息息相关。
琳达·刘卡斯是芬兰的一名程序员,同时也是作家和插画师,她曾和芬兰的教育机构合作,使教师和学生不再认为科技是神秘和遥不可及的。她出版了系列图书《Hello Ruby》,创作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角色Ruby,引导学生在学校无形中学到编程的基本原理。比如,体育课上,孩子们在音乐声中,重复一系列舞步来感受“循环”这个计算机科学的概念——拍手,拍手,踏步,踏步,跳跃!然后重复。课程采用不同的组合,孩子们可以学习不同的循环类型。
在艺术课上,学生则通过学习织毛衣体会计算机科学中“循环”的概念。毕竟,织毛衣就是由一系列针法组成的,有时针法要变化,有时不变化。对于喜欢听故事的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传授计算机科学中“序列”的概念。孩子们会在故事中明白,不同的结果是由于不同的指示产生的。
仅仅因为现在的孩子能把iPhone玩得很溜,就认定他们已是技术牛人?刘卡斯可不同意这种观点。她非常认同美国计算机教授马克·古兹戴尔的话:
“我们希望学生理解电脑能做什么,人类能做什么,为什么两者是不同的。”
换言之,知道怎么使用一个东西,不同于知道这东西是怎么工作的。刘卡斯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授编程,学生在学习编程的同时,也可能获得很多相关技能,比方说,如何协作,如何讲故事,如何创造性思考。
刘卡斯坦言,“显然,这对于老师要求很高”。确实,将编码和编程与其他学科结合,要求所有老师——不管是教体育的,还是教艺术的,都要掌握编程基础知识。不过在芬兰,这不是什么大困难,因为对“怎么教和教什么”,芬兰教师享有很大自主权,分数也不是衡量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
在芬兰驻美国大使馆的活动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塞缪尔·艾布拉姆斯认为,芬兰将教育视作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因为芬兰不得不如此。挪威有石油,瑞典有矿产,丹麦有银行业,芬兰有的,是民众的大脑。
在上世纪70年代,芬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为了改进教育,实现民族复兴。今天的芬兰,推行小班教学,同其他行业相比,教师收入不错,教师培训学校也是按需开办,有志投身教育事业的人中,只有10%能真正成为教师。艾布拉姆斯认为,芬兰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被培养成“身旁的导师,而不是讲台上的圣人”。
美国《大西洋月刊》
美国人很关注“要不要给每个教室都配备iPad”之类的问题,而芬兰人对此十分不解——如果平板电脑能帮助学习,非常好。如果不能,就算了吧,日子照旧!
这是日前发生在芬兰驻美国大使馆里的一次观点碰撞。在芬兰建国100周年之际,美国和芬兰的外交官、专家汇聚一堂,聊起了芬兰的“教育经验”。
编程是芬兰国家教育大纲的一部分,孩子们从小就学习编程。但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同于美国一些地区,不是单独学习写代码,而是学习如何用编程的思维来探索或学习跨学科的内容。这旨在达到两个目标:其一,让编程和代码激发孩子各方面的兴趣;其二,将科技与不同活动结合起来,让孩子们体会到科技与生活息息相关。
琳达·刘卡斯是芬兰的一名程序员,同时也是作家和插画师,她曾和芬兰的教育机构合作,使教师和学生不再认为科技是神秘和遥不可及的。她出版了系列图书《Hello Ruby》,创作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角色Ruby,引导学生在学校无形中学到编程的基本原理。比如,体育课上,孩子们在音乐声中,重复一系列舞步来感受“循环”这个计算机科学的概念——拍手,拍手,踏步,踏步,跳跃!然后重复。课程采用不同的组合,孩子们可以学习不同的循环类型。
在艺术课上,学生则通过学习织毛衣体会计算机科学中“循环”的概念。毕竟,织毛衣就是由一系列针法组成的,有时针法要变化,有时不变化。对于喜欢听故事的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传授计算机科学中“序列”的概念。孩子们会在故事中明白,不同的结果是由于不同的指示产生的。
仅仅因为现在的孩子能把iPhone玩得很溜,就认定他们已是技术牛人?刘卡斯可不同意这种观点。她非常认同美国计算机教授马克·古兹戴尔的话:
“我们希望学生理解电脑能做什么,人类能做什么,为什么两者是不同的。”
换言之,知道怎么使用一个东西,不同于知道这东西是怎么工作的。刘卡斯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授编程,学生在学习编程的同时,也可能获得很多相关技能,比方说,如何协作,如何讲故事,如何创造性思考。
刘卡斯坦言,“显然,这对于老师要求很高”。确实,将编码和编程与其他学科结合,要求所有老师——不管是教体育的,还是教艺术的,都要掌握编程基础知识。不过在芬兰,这不是什么大困难,因为对“怎么教和教什么”,芬兰教师享有很大自主权,分数也不是衡量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
在芬兰驻美国大使馆的活动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塞缪尔·艾布拉姆斯认为,芬兰将教育视作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因为芬兰不得不如此。挪威有石油,瑞典有矿产,丹麦有银行业,芬兰有的,是民众的大脑。
在上世纪70年代,芬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为了改进教育,实现民族复兴。今天的芬兰,推行小班教学,同其他行业相比,教师收入不错,教师培训学校也是按需开办,有志投身教育事业的人中,只有10%能真正成为教师。艾布拉姆斯认为,芬兰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被培养成“身旁的导师,而不是讲台上的圣人”。
美国《大西洋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