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达沃斯吹响时代号角
作者 袁野
青年参考
(
2017年01月25日
02
版)
在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一的前夜,中国终于开始向全球化、多边治理机制和地缘政治变革的关键制高点发起冲刺,达沃斯论坛上的中国声音为此吹响了号角。
---------------------------------------------------
2015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在英国议会下院发表演讲倡导自由贸易时,国际媒体发出了“世易时移”的感慨。一年多之后,2017年1月17日,习主席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演讲后,嗅觉敏锐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称,“习主席的讲话是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时刻”。
此后,英国《金融时报》《卫报》、法新社、德国《世界报》、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不同取向、不同立场的西方主流媒体,几乎在对此事的报道口径上取得了一致:“中美角色出现互换”、“中国把自身展示为自由世界的领导者”、“中国领导人在‘资本主义的精神故乡’捍卫自由经济秩序……堪称新时代的奇景”……种种说法显示,西方人心中五味杂陈。
中国成为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捍卫者,完全不值得外媒大惊小怪。中国自身实力、地位的显著改观是一方面原因。不久前,中国公布了2016年经济增长6.7%的官方数据,依然是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中增幅最高者;同时,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正在积极推进,亚投行也迎来开张一周年。这些也说明为何其他国家担任不了这个角色:印度尽管经济增速很快,但它不是“主要经济体”;在国际政治舞台出尽风头的俄罗斯,经济规模不及中国广东一省;至于日本,当前忙着在TPP的残骸中顾影自怜呢。
西方的迷惘与退缩是加速这一进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习主席在达沃斯的演讲刚刚结束,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就在伦敦公布了自己的“硬脱欧”路线图;欧盟这边,德国总理默克尔刻意回避了达沃斯论坛,以免民粹浪潮吞没她寻求第四任期的大计,法国财长则只能发声警告即将上任的美国新政府——习主席讲话后不到48小时,被认为将领导美国重返孤立主义的特朗普宣誓就职。
一些人认为,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发言是对特朗普的“公开喊话”,是“应对美国新政府的最高级别攻势”,这有失偏颇。中方的立场更适合被解读为“以我为主”外交战略的结果,是主动改变世界的积极进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全球秩序中的后退,尤其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新的发挥空间。二战以来,这是美国第一次对承担维护世界秩序的责任心生厌倦,中国则恰逢其时地表示,如果美国不愿在全球体系中发挥领导作用,中国将挺身而出。这件事的历史地位,也许要放到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国际政治史中考察才能逐步明晰,其影响也许不亚于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和1942年的《大西洋宪章》。
中国的高调绝非一时冲动,而是一系列清晰思路下的产物。事实上,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到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再到2014年APEC峰会和2016年的G20峰会,中国扮演全球议程设置者和主导者的意愿已经明确地表达出来,“韬光养晦”逐步向“有所作为”过渡。可以说,在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一的前夜,中国终于开始向全球化、多边治理机制和地缘政治变革的关键制高点发起冲刺,达沃斯论坛上的中国声音为此吹响了号角。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研究生。
在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一的前夜,中国终于开始向全球化、多边治理机制和地缘政治变革的关键制高点发起冲刺,达沃斯论坛上的中国声音为此吹响了号角。
---------------------------------------------------
2015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在英国议会下院发表演讲倡导自由贸易时,国际媒体发出了“世易时移”的感慨。一年多之后,2017年1月17日,习主席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演讲后,嗅觉敏锐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称,“习主席的讲话是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时刻”。
此后,英国《金融时报》《卫报》、法新社、德国《世界报》、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不同取向、不同立场的西方主流媒体,几乎在对此事的报道口径上取得了一致:“中美角色出现互换”、“中国把自身展示为自由世界的领导者”、“中国领导人在‘资本主义的精神故乡’捍卫自由经济秩序……堪称新时代的奇景”……种种说法显示,西方人心中五味杂陈。
中国成为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捍卫者,完全不值得外媒大惊小怪。中国自身实力、地位的显著改观是一方面原因。不久前,中国公布了2016年经济增长6.7%的官方数据,依然是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中增幅最高者;同时,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正在积极推进,亚投行也迎来开张一周年。这些也说明为何其他国家担任不了这个角色:印度尽管经济增速很快,但它不是“主要经济体”;在国际政治舞台出尽风头的俄罗斯,经济规模不及中国广东一省;至于日本,当前忙着在TPP的残骸中顾影自怜呢。
西方的迷惘与退缩是加速这一进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习主席在达沃斯的演讲刚刚结束,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就在伦敦公布了自己的“硬脱欧”路线图;欧盟这边,德国总理默克尔刻意回避了达沃斯论坛,以免民粹浪潮吞没她寻求第四任期的大计,法国财长则只能发声警告即将上任的美国新政府——习主席讲话后不到48小时,被认为将领导美国重返孤立主义的特朗普宣誓就职。
一些人认为,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发言是对特朗普的“公开喊话”,是“应对美国新政府的最高级别攻势”,这有失偏颇。中方的立场更适合被解读为“以我为主”外交战略的结果,是主动改变世界的积极进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全球秩序中的后退,尤其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新的发挥空间。二战以来,这是美国第一次对承担维护世界秩序的责任心生厌倦,中国则恰逢其时地表示,如果美国不愿在全球体系中发挥领导作用,中国将挺身而出。这件事的历史地位,也许要放到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国际政治史中考察才能逐步明晰,其影响也许不亚于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和1942年的《大西洋宪章》。
中国的高调绝非一时冲动,而是一系列清晰思路下的产物。事实上,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到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再到2014年APEC峰会和2016年的G20峰会,中国扮演全球议程设置者和主导者的意愿已经明确地表达出来,“韬光养晦”逐步向“有所作为”过渡。可以说,在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一的前夜,中国终于开始向全球化、多边治理机制和地缘政治变革的关键制高点发起冲刺,达沃斯论坛上的中国声音为此吹响了号角。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