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8月3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安倍经济学”难治“日本病”

孙兴杰   青年参考  ( 2016年08月31日   02 版)

    “安倍经济学”是以昨天的思维来应付未来的危机,对日本来说,它越来越像口惠而实不至的口号。长此以往,本届日本政府给世界留下的将是教训,而非榜样。


    全球央行行长会议又要开了,各国能不能用货币手段解救全球经济呢?似乎很难,“安倍经济学”就是个现成的案例。众所周知,安倍晋三上台后,不断用货币手段刺激日本经济,但效果不彰,日元升值让日本央行货币放水带来的好处被抵消了。

    爱因斯坦曾说,疯狂的定义就是重复不停地做同一件事情,还期待有不同的结果。“安倍经济学”的核心措施,日本政府早已采取过,但并没有让日本经济回归昔日轨道,只留下了越来越吓人的债务。

    日本也算是世界经济的一个实验室。据日媒报道,安倍内阁很快又要放大招——将出台近30万亿日元的刺激计划。然而,这一手笔未必能帮安倍实现愿景,日本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简直是“打脸”:增长率只有0.2%。“安倍经济学”真有效吗?安倍本人应该是相信的,不过就经济常识来说,如果安倍真治好了“日本病”,应该授予他诺贝尔经济学奖才是。

    某种意义上,日本经济是当下世界经济的缩影,“安倍经济学”自然成为各国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它包括三支箭:金融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结构性改革。这几年,只有第一支箭不断射出,但频频脱靶;财政政策则首鼠两端,背着巨额债务,国债评级不断调低;至于结构性改革,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龄少子的社会从哪儿找动力?

    难怪有人说,要让日本这样一个比较成熟的经济体达到4%的增长率,除非发生奇迹。而现实是,日本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泡沫破灭之后,一直拒绝奇迹。

    本届日本政府不断实施货币刺激,甚至准备直接“撒钱”给民众,希望拉动经济增长。“直升机撒钱”是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对这种措施的说法。反对者认为,货币的发行从来不能像一场雨一样滋润大地。货币,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流动性,如水一般,无论央行还是别的什么人都无法控制这股水怎么流动,甚至不能控制水是冰块还是蒸气。

    日本央行一直忙着增发货币,但基础货币多了,并不等于创造流动性,只有通过信贷才能让货币动起来。低利率让货币流速变慢,因为银行不愿放贷,这些钱便涌入股市,让日经指数成为靓丽的风景线。但另一方面,股市泡沫意味着股票价格已严重偏离理性。

    加上英国脱欧,全球市场避险情绪较浓,之前日元贬值带来的出口红利也没了,很多企业的利润被挤压。调查显示,日本企业的信心非常低落,它们不愿借贷,而是更想持有现金。因此,日本央行喊破了喉咙,货币还是没有流到企业中去,经济自然也就很难火起来。

    从根本上讲,货币是种债务关系,政府大规模印钞的同时,财政部门配合赤字财政,最终就是债务泛滥。日本的负债率已达250%,如果利率升高,财政就要破产。毫不夸张地说,债务就像黑洞,让各种常规的经济政策失效,而“安倍经济学”恰恰是以昨天的思维来应付未来的危机。无论量化宽松还是“直升机撒钱”,日本政府都应意识到,货币政策并不是经济的全部,光靠印票子是不能搞活经济的。就像一辆车一样,如果变速箱坏掉了,怎么踩油门它也不会走。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技术的变革才能提高经济增速,日本的劳动力供给是在缩水的,即便技术有进步,整体上,经济增速也是停滞甚至下降的。

    现在,除非日本放开移民,大规模引进年轻劳动力,否则,单靠货币政策的箭,根本打不到经济增长的靶心。就安倍本人来说,他对政治和战略的热情远大于经济,“安倍经济学”更像竞选口号,而不是施政目标,因此,脱靶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作为口号的“安倍经济学”已经达到了其政治上的目标,而就经济模式的突破来说,“安倍经济学”并无新意。对政治家来说,单纯用货币和财政来刺激经济,并非对国家负责的做法,毋宁说是“惰政”。往大里说,当下,世界经济的困境并非各国央行行长碰个头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各国实施切实的结构性改革,否则,“日本病”或将不再专属于日本。

    ▋作者是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教师

 

中日关系前进契机仍在
“安倍经济学”难治“日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