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8月3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打包再利用:里约奥运场馆的归宿?

本报特约撰稿 史春树   青年参考  ( 2016年08月31日   24 版)

    “未来体育馆”内景

    凭借一举多得的规划思路,里约奥运会的部分基础设施将转为公益事业服务。不过,经济上的压力和政治上的不确定性,令这场无利可图的善后工作前途未卜。


    随着里约奥运会曲终人散,兴奋之情迅速平息,围观群众很快散去。在2016年8月挤满了世上最好的运动员和最热情的粉丝的奥运场馆,开始陆续进入“冬眠”。

    正如美国“CityLab”网站此前提到的,闲置的奥运场馆对各国来说都是不小的包袱。北京的鸟巢体育场仍在承办赛事,每年的维护费用超过千万美元;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遗留问题更严重,大部分场馆如今堆满了了尘土和垃圾,已经老化而不堪使用。而在里约,以市长爱德华多·帕伊斯(Eduardo Paes)为首的官员希望因地制宜,让城市更长久地从中受惠。

    美国《大西洋月刊》杂志网站载文称,举办奥运会手球和残奥会盲人门球比赛的“未来体育馆”将被附近社区的4所公立学校分享。这座建筑从最开始就被设计用于双重目的,主承包商、英国公司AndArchitect的总经理曼纽尔·诺盖拉(Manuel Nogueira)就此打了个比方,将体育馆的基本架构形容为“一堆超大尺寸的乐高积木”。

    具体来讲,“未来体育馆”由可随意拆分组合的小型模块化部件组成。赛事全部结束后,包括屋顶、外立面和支撑柱在内的零部件将被拆卸、打包,送往各个社区重新组装。“管道和布线都是一体化的,有助于减少工作量。”美国艾奕康公司的建筑规划师比尔·汉韦(Bill Hanway)进一步解释说,哪怕一颗螺栓也不会被浪费,所有零件只是搬了个地方。

    在本届赛会上因池水颜色改变而出名的水上运动中心,同样属于临时场馆,它的部分硬件将被两个社区继承。另据美国“NextCity”网站介绍,包含9个场馆的奥林匹克公园将迎来一批私人开发商,广播中心也将变身为一所高中的学生宿舍。

    从本质上说,里约奥组委奉行的是“临时建筑”理念,近些年,它在城市景观设计领域愈发受欢迎。如英国《卫报》所言,里约并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城市——早在2012年,已故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就在她设计的伦敦水上运动中心中引入了相关理念,后者位于场地两侧的临时看台与主体建筑采用分离式设计,可根据赛事规模灵活调整。

    “受制于成本紧缩,在重大体育赛事中,临时性设施越来越多是大方向。”汉韦向《大西洋月刊》表示。事实上,“可持续性”一直是里约2016年奥运会主打的一张牌。市政当局早就雄心勃勃地宣称,要通过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缓解交通堵塞并清理水体污染等。迄今为止,虽然花掉了1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96亿元),但部分承诺仍未落实。

    鉴于里约的现状及其他奥运申办城市留下的不佳记录,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杰·科克利(Jay Coakley)向《纽约时报》表达了质疑。“它(善后规划)听着不错,但做和说是两码事,”他说,“当前,这座城市在财政上依然是负债的,再加上巴西政局不稳,专业团队解散后,又有谁愿意为这些场馆的后续保障负责?”

    比尔·汉韦也认为,经济上的压力可能让里约奥运会的善后事宜变成烂摊子。只有大举引入民间投资,那些耗资不菲的基建项目才可能实现基本的收支平衡。他相信,当地政府确实希望让奥运遗产更多地服务于公益事业,但“就如何实施来说,目前一切都悬而未决”。

 

打包再利用:里约奥运场馆的归宿?
澳大利亚对自行车还友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