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8月0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奥运“封口令”来了

本报特约撰稿 史春树   青年参考  ( 2016年08月03日   22 版)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游离于金钱的影响之外。虽然国际奥委会围绕体育运动的纯洁性大谈特谈,但奥运会无法成为例外。为了对“如何借奥运会赚钱”这件事进行规范,国际奥委会(IOC)费了不少心思,包括对参赛运动员和他们的赞助商下“封口令”。

    据美国《体育画报》网站报道,当地时间7月26日,即将参加里约奥运会的不少运动员,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贴出带有赞助商标识的运动装备照片,留言称“1个月后再见”。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奥林匹克宪章》第40条的一项细则将从翌日起发挥威力。

    从表面上看,《奥林匹克宪章》第40条是关于运动员参赛资格的。但正如英国广播公司(BBC)指出的那样,对运动员和赞助商影响最大的,实际上是附加在该条款之后的第3点细则,因为后者解决的是“赞助费从哪儿来”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它的内容是这样的:除非经过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允许,参加奥运会的任何运动员、领队或其他人员不得将其个人、名字、图片或运动表演在奥运会期间用于广告目的。

    如英国《每日邮报》所言,运动员通过比赛赚来的钱与通过代言赚来的钱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而上述附加条款对选手收入的影响超过任何规则。简而言之,当前,只有麦当劳、可口可乐、三星、Visa等13家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可以在未来1个月内不受限制地打广告;在这个“白名单”以外的企业,无论它们与参赛个人及国家有任何合作,都不允许在商业宣传中使用与奥运有关的词汇(见下)。违反这一规定的企业将面临IOC的指控;如运动员在比赛期间为上述13家企业之外的企业的产品做代言,则可能被剥夺荣誉。

    根据IOC的说法,这样规定的目的是“防止过度商业化以保持奥运会的独特性”。但也有人认为,该细则限制从奥运会获利的公司数量,等于是赋予少数赞助商特权;如果IOC允许更多企业借奥运会打广告,则意味着运动员们的收入增加,参赛积极性也会提升。

    今年,《奥林匹克宪章》关于商业活动的限制性规则仅在不到1个月的期限内起效——从7月27日到8月24日。在此期间,人们只能看到菲尔普斯、博尔特等少数精英选手拍摄的奥运主题广告。不过,正如《体育画报》指出的,近年来,由于社交媒体发达,IOC对非官方合作伙伴的监管有所放松,如何判断它们在暗示自身和奥运会有关,变得越来越难。

    非IOC合作伙伴禁用词汇

    2016、里约、金/银/铜牌、奖牌、效果、表现、挑战、夏季、比赛、赞助、胜利、奥林匹克

 

欧美为何对申奥渐失兴趣
奥运“封口令”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