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月内遭遇3次恐袭
法国政府反恐不力挨批
本报记者 张宝钰
青年参考
(
2016年07月20日
06
版)
“街头屠杀令人恶心”
7月18日是法国尼斯恐袭案3天国丧期的最后一天。当天中午12点,各地教堂钟声响起,全法民众默哀一分钟。在恐袭发生地尼斯海滨大道,数千人聚集,悼念遇难者。
14日傍晚,死亡迫近的恐怖场面在这条两公里长的街上蔓延。当天是法国大革命关键性事件攻占巴士底狱227周年纪念日,也是法国国庆节。上万名法国民众和游客围在海边观看盛大的烟火表演时,一辆货车从勒瓦尔基金会儿童医院附近的一条小巷冲出,左转上了人行道。
目击者皮埃尔(Pierre Roux)告诉《纽约时报》,当时站在马路对面阳台上的他以为车辆失控,但马上发现它根本无意避让——车没亮灯,更没鸣笛。
货车径直冲向狂欢的人群。“它碾压过一个又一个受害者,路上的人完全没机会逃生。”被吓坏的皮埃尔冲进里屋,关好门窗,直到警察赶来封锁现场。事件造成84人死亡、202人受伤,死者中包括至少10名儿童。
18日的海滨大道路口堆满了鲜花,中间还有几只毛绒玩具,卡片上写着“上帝与你同在”。也有人写下沮丧的留言,痛斥“街头屠杀令人恶心”。
在象征自由与和平的国庆日遭袭,令法国上下震惊。15日,总统奥朗德宣布将安保标准提升至最高警戒水平,同时将全国紧急状态延长3个月。媒体强调,尼斯事件是继去年1月《查理周刊》总部遇袭、去年11月法兰西体育场枪击案后,该国18个月内遭遇的第三次恐袭。
嫌疑人“突然对宗教有了兴趣”
调查显示,尼斯惨案的嫌疑人穆罕默德·布莱勒(Mohamed Bouhlel)出生在突尼斯,居住在法国尼斯郊区,有3个孩子,妻子打算和他离婚。
检方18日通报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尼斯恐袭是“有预谋”的行动,“事发前布莱勒多次上网搜索有关奥兰多枪击案、达拉斯枪击案等事件的视频,电脑里存有与极端组织有关的暴力图像”。
7月4日,布莱勒联系汽车租赁公司,于11日租下了作案使用的白色大型货柜车。监控录像显示,案发前两日他驾驶这辆车在尼斯海边著名的英国人漫步大道缓慢行进。
在检方看来,布莱勒并无宗教敬畏,饮酒、吸毒、滥交,还有严重的家暴倾向。
此人究竟与恐怖组织有无关联?检方称他在案发前行为模式有明显改变,突然对“激进主义运动表现出某种兴趣”,曾连续8天蓄须,并称此举有宗教含义,还对“伊斯兰国”(IS)的领土诉求不被承认感到不解。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19日称,布莱勒可能有帮凶。警察在他租用的货车里找到一部手机,联系人中有多名“圣战者”。
IS声称对这起事件负责,并赞扬“布哈勒是一个‘战士’”,但法国政府尚未认定他与包括IS在内的任何恐怖或极端组织有关联。
惨案令政府被不断升温的公众愤怒炙烤
恐袭案后,在野党首先打破沉默,抨击政府在反恐方面没有尽到责任。
总理曼瓦尔斯出席尼斯默哀一分钟活动时,公众发出嘘声,一些人高喊着让他辞职。前总统、共和党领导人萨科齐也指责“18个月来政府该做的事一件都没做”。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惨案令政府被不断升温的政治批评和公众愤怒炙烤。
英国《卫报》表示,尼斯惨案和以往的恐袭不同。过去,恐怖分子要么身穿爆炸背心,要么端起枪支扫射,而这次嫌疑人采取了更简单粗暴的货车碾压。“这种做法难以预测,民众防不胜防,法国反恐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日本《外交官》杂志指出,问题的根源恐怕还在于法国艰难的移民融合问题,要消除激进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温床绝非易事。
《卫报》则怀疑,接连的恐袭或许将极右翼政党送入总统大选的第二轮,令法国迎来“特朗普式”的候选人,这样的人赢得的票数越多,越显示出激进势力的崛起及法国社会的撕裂。
“街头屠杀令人恶心”
7月18日是法国尼斯恐袭案3天国丧期的最后一天。当天中午12点,各地教堂钟声响起,全法民众默哀一分钟。在恐袭发生地尼斯海滨大道,数千人聚集,悼念遇难者。
14日傍晚,死亡迫近的恐怖场面在这条两公里长的街上蔓延。当天是法国大革命关键性事件攻占巴士底狱227周年纪念日,也是法国国庆节。上万名法国民众和游客围在海边观看盛大的烟火表演时,一辆货车从勒瓦尔基金会儿童医院附近的一条小巷冲出,左转上了人行道。
目击者皮埃尔(Pierre Roux)告诉《纽约时报》,当时站在马路对面阳台上的他以为车辆失控,但马上发现它根本无意避让——车没亮灯,更没鸣笛。
货车径直冲向狂欢的人群。“它碾压过一个又一个受害者,路上的人完全没机会逃生。”被吓坏的皮埃尔冲进里屋,关好门窗,直到警察赶来封锁现场。事件造成84人死亡、202人受伤,死者中包括至少10名儿童。
18日的海滨大道路口堆满了鲜花,中间还有几只毛绒玩具,卡片上写着“上帝与你同在”。也有人写下沮丧的留言,痛斥“街头屠杀令人恶心”。
在象征自由与和平的国庆日遭袭,令法国上下震惊。15日,总统奥朗德宣布将安保标准提升至最高警戒水平,同时将全国紧急状态延长3个月。媒体强调,尼斯事件是继去年1月《查理周刊》总部遇袭、去年11月法兰西体育场枪击案后,该国18个月内遭遇的第三次恐袭。
嫌疑人“突然对宗教有了兴趣”
调查显示,尼斯惨案的嫌疑人穆罕默德·布莱勒(Mohamed Bouhlel)出生在突尼斯,居住在法国尼斯郊区,有3个孩子,妻子打算和他离婚。
检方18日通报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尼斯恐袭是“有预谋”的行动,“事发前布莱勒多次上网搜索有关奥兰多枪击案、达拉斯枪击案等事件的视频,电脑里存有与极端组织有关的暴力图像”。
7月4日,布莱勒联系汽车租赁公司,于11日租下了作案使用的白色大型货柜车。监控录像显示,案发前两日他驾驶这辆车在尼斯海边著名的英国人漫步大道缓慢行进。
在检方看来,布莱勒并无宗教敬畏,饮酒、吸毒、滥交,还有严重的家暴倾向。
此人究竟与恐怖组织有无关联?检方称他在案发前行为模式有明显改变,突然对“激进主义运动表现出某种兴趣”,曾连续8天蓄须,并称此举有宗教含义,还对“伊斯兰国”(IS)的领土诉求不被承认感到不解。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19日称,布莱勒可能有帮凶。警察在他租用的货车里找到一部手机,联系人中有多名“圣战者”。
IS声称对这起事件负责,并赞扬“布哈勒是一个‘战士’”,但法国政府尚未认定他与包括IS在内的任何恐怖或极端组织有关联。
惨案令政府被不断升温的公众愤怒炙烤
恐袭案后,在野党首先打破沉默,抨击政府在反恐方面没有尽到责任。
总理曼瓦尔斯出席尼斯默哀一分钟活动时,公众发出嘘声,一些人高喊着让他辞职。前总统、共和党领导人萨科齐也指责“18个月来政府该做的事一件都没做”。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惨案令政府被不断升温的政治批评和公众愤怒炙烤。
英国《卫报》表示,尼斯惨案和以往的恐袭不同。过去,恐怖分子要么身穿爆炸背心,要么端起枪支扫射,而这次嫌疑人采取了更简单粗暴的货车碾压。“这种做法难以预测,民众防不胜防,法国反恐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日本《外交官》杂志指出,问题的根源恐怕还在于法国艰难的移民融合问题,要消除激进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温床绝非易事。
《卫报》则怀疑,接连的恐袭或许将极右翼政党送入总统大选的第二轮,令法国迎来“特朗普式”的候选人,这样的人赢得的票数越多,越显示出激进势力的崛起及法国社会的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