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3月1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逃离隐居生活

作者 [澳] 阿德里安·麦克金蒂 译者 史春树 《 青年参考 》( 2016年03月16日   20 版)

    许多伟大的文学经典是在孤岛、湖畔或林间小屋中诞生的,但对凡夫俗子来说,隐居不一定总是治愈文思枯竭的灵丹妙药。

    直到不久前,我还相信,职业作家的理想生活应该是这样的:时间完全由自己支配,可以一天到晚穿着睡衣在自家后院里漫步,不时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至少,当你大嚼薯片、狂饮啤酒时,不会有个老板凶巴巴地瞪着。唯一让人不爽的时刻是文思枯竭时。但我信奉查尔斯·布可维斯基(Charles Bukowski)的名言:“文思枯竭的写作总比啥都不写要好。”

    不过,如果你与那些压榨成性的出版商有约,事态的发展就不可能非常美好。那是去年8月,我的约稿截止期限眼看就到了,可新书的结尾尚无一点着落。我认为问题不在自身,黑锅应该让家里人背:小家伙们闹着要爸爸陪玩,妻子则催我帮她买这买那。

    记得马克·吐温曾经躲在庄园深处的窝棚里写作,不许任何人进入。乔治·奥威尔更过分,他搬到了赫布里底群岛,在一座潮湿、阴暗的小屋里完成了《1984》。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大多是在哥特兰岛诞生,在那里,他只喝脱脂牛奶、吃饼干。

    如果说孤独催生创造力,前辈们的举动为何不能效仿?我的榜样是亨利·梭罗——众所周知,他的秘密据点位于瓦尔登湖畔——虽说他不时跑去母亲那里蹭饭。总之,隐居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我决定找个林中小屋住几天,在那里治愈文思枯竭,完成书稿。

    我住在墨尔本,只用一个钟头就飞到了塔斯马尼亚岛。降落后,我乘公交车一路南下,顺利抵达一个名叫多佛的小镇。在镇外的一处露营地,我已订好了小屋。

    起初,我为自己的选择洋洋得意。小屋坐落在桉树林边缘,用胶合板搭建,只配备一个煤气灶、一张双层床、一张桌子和一个淋浴喷头。没有互联网,没有Wi-Fi,没有任何干扰,环境是完美的。我接通电脑,然后去散步,四下一个人也看不到。我不禁傲慢地回忆起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的话:“对话丰富理解力,但孤独是天才的学校。”

    然而,这只是天气变糟前的感觉。当晚,来自南极的低压气团带来了一场持续72小时的降水,冰冷刺骨。我跑回小屋,才发现这里通常只在夏天出租,没有加热器或壁炉。结果,我不得不点燃厨房的煤气灶,试图让闪烁的小火苗温暖一下这个地方,但纯属徒劳。

    由于害怕死于体温过低,我彻夜难眠,以至于第二天根本无法写作。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镇上,我发现唯一的餐厅已经关门歇业,便利店里的货品乏善可陈。于是,我买了一些烘豆和6瓶啤酒,顶着世界末日般的倾盆大雨回到冰冷的住处。第二个夜晚,气温继续下降,西边的山区都下雪了(这种现象在塔斯马尼亚极为罕见),我再次点着煤气睡觉。

    次日一早,我已精疲力竭,真的想家了。哪儿都没有手机信号,幸好,我在旁边的停车场找到了一部老掉牙的投币电话。线路那头的妻子告诉我,当天去机场的唯一一趟车将于25分钟后离开。我手忙脚乱地收拾好行李,冒雨冲向车站。

    车已经开走了。绝望之下,我又买了6瓶啤酒,在洪水中缓缓回到小屋。

    隐居生活的第三个夜晚,由于饥饿、寒冷和缺乏睡眠,我开始产生幻觉。我觉得有怪物从密林深处窥视着我;又或者,一个疯子正准备破门而入,取我性命。

    次日,我提前一小时逃到了车站。

    我全身湿透,面有菜色,白白耽误了4天光景。那天晚上,当我回到家中,淌着眼泪拥抱发呆的孩子们时,就好像自己刚从一场惨烈的海难中幸存下来一样。

    最终,我还是在约定期限前交稿了,而且是以从前那种单调乏味的方式:早早起床,坐在自家书桌前,搜索枯肠。孤独果真是天才的学校吗?或许吧。不过,如果你指望靠隐居治愈文思枯竭,甚至提升自己的写作效率,那我必须告诫你,这招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管用。

    英国《卫报》

 

让一些人痛不欲生,让另一些人有利可图
逃离隐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