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领到屠夫
澳大利亚男子紧盯中国牛肉市场
本报特约撰稿 张文智
《
青年参考
》(
2016年03月16日
16
版)
|
泰勒为自己的牛肉出口公司拍的宣传照 |
中国消费者对来自澳大利亚的高品质牛肉非常青睐,澳大利亚白领萨姆·伯顿·泰勒从中嗅到了商机。
“我雇了几个人,跟他们学习怎么切肉”
蓝天白云下,头戴牛仔帽的萨姆·伯顿·泰勒(Sam Burton Taylor)站在自家牧场里,右手执刀,左手拿着磨刀棒,笑意盈盈地看着前方。在他面前铺着白布的桌子上,放着一头已经收拾干净的肉牛。
这是泰勒为自己的公司拍的宣传照。泰勒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牛肉出口商。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他的牛肉出口公司“可诚天然”(KC Natural)因中国市场的需求猛增,赚得不亦乐乎。
美国彭博社在报道中指出,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对牛肉的需求,给澳大利亚的相关从业者带来了福音。澳大利亚肉类及畜牧业协会(MLA)的数据显示,2015年,该国对中国出口的牛肉总额为9.17亿澳元(约合人民币44.46亿元),较2013年翻了六番。而在这3年间,中国进口牛肉的货运量也增长了4倍多。2015年,牛肉价格上涨了37%。彭博社认为,中国的牛肉价格还会上扬,即便如此,优质进口牛肉依旧供不应求。
正是由于看准了中国的市场潜力,泰勒才投身到牛肉出口这一行当。5年前,他还是悉尼培训管理公司BeChallenged的一名白领,收入颇丰。出人意料的是,2011年5月的一天,已经步入公司管理层的泰勒突然辞职,携妻子尼基(Nikki)回老家——悉尼西南部的小镇布罗瓦,开了名为“萨姆的围场”(Sam's Paddock)的肉铺。昔日的白领变成了屠夫。
“我雇了几个人,跟他们学习怎么切肉。他们都很好,会耐心地教我。”泰勒说。
从表面上看,切肉似乎很轻松,其实不然。肉牛宰杀完毕,还要开膛、剥皮,然后将肉按照等级分门别类地切好,这一套流程走下来非常辛苦,绝对是体力活。但泰勒不怕吃苦,因为他心里有更为长远的打算。
“二次创业”,主打牛肉出口
2013年11月,泰勒开始“二次创业”,成立了可诚天然牛肉公司,主打出口业务,目标市场便是日新月异的中国。
“近几年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贸易发展迅速,孕育着许多商机。”泰勒在接受《澳大利亚人报》采访时说。除了繁荣的市场,祖上留下的便利条件也是他决定“二次创业”的主要动因。
许多年前,泰勒的祖父曾在悉尼北海岸开肉铺。父亲尼克·伯顿·泰勒(Nick Burton Taylor)是澳大利亚农业协会前主席,还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及家畜养殖商之一。这些因素,使泰勒的创业“水到渠成”。
“和妻子回到乡间后,我找到了童年的感觉,也感受到了家族的温暖。二十多年来,我们家一直养牛。经过精心育种,我们用有机牧草喂养的安格斯牛味道鲜美,人们吃了之后都说印象深刻。”泰勒说,“不管是开肉铺还是做出口商我都很用心,我喜欢看到顾客成为回头客,那是对你努力的肯定。”
经营可诚天然公司整整一年后,2014年11月,泰勒卖掉了肉铺,专事对中国的牛肉出口生意。在同挑剔的采购商谈判时,泰勒发现,让他们下订单的最好办法就是请他们品尝澳大利亚牛肉。
“我们和中国客户的谈判非常困难,因为他们一听到我们的报价就犹豫了。”泰勒说,“通常情况下,只要有中国客户来农场,我们就一定要让他尝尝这里的牛肉。尝了之后,他们就会明白定价为什么高了。”
泰勒还雇了来自上海的小伙子郑一驰(音)。25岁的小郑刚从悉尼大学毕业,取得了农业经济学学位。在小郑的帮助下,泰勒了解到,中国新兴的富裕阶层对食品的价格并不敏感,他们在意的是食品的产地,以及“是否是有机的”。
“我们要让对健康饮食日益重视的中国顾客明白,牧草喂养的牛到底比吃饲料长大的牛好在哪里。”泰勒说。
中国消费者对来自澳大利亚的高品质牛肉非常青睐,澳大利亚白领萨姆·伯顿·泰勒从中嗅到了商机。
“我雇了几个人,跟他们学习怎么切肉”
蓝天白云下,头戴牛仔帽的萨姆·伯顿·泰勒(Sam Burton Taylor)站在自家牧场里,右手执刀,左手拿着磨刀棒,笑意盈盈地看着前方。在他面前铺着白布的桌子上,放着一头已经收拾干净的肉牛。
这是泰勒为自己的公司拍的宣传照。泰勒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牛肉出口商。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他的牛肉出口公司“可诚天然”(KC Natural)因中国市场的需求猛增,赚得不亦乐乎。
美国彭博社在报道中指出,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对牛肉的需求,给澳大利亚的相关从业者带来了福音。澳大利亚肉类及畜牧业协会(MLA)的数据显示,2015年,该国对中国出口的牛肉总额为9.17亿澳元(约合人民币44.46亿元),较2013年翻了六番。而在这3年间,中国进口牛肉的货运量也增长了4倍多。2015年,牛肉价格上涨了37%。彭博社认为,中国的牛肉价格还会上扬,即便如此,优质进口牛肉依旧供不应求。
正是由于看准了中国的市场潜力,泰勒才投身到牛肉出口这一行当。5年前,他还是悉尼培训管理公司BeChallenged的一名白领,收入颇丰。出人意料的是,2011年5月的一天,已经步入公司管理层的泰勒突然辞职,携妻子尼基(Nikki)回老家——悉尼西南部的小镇布罗瓦,开了名为“萨姆的围场”(Sam's Paddock)的肉铺。昔日的白领变成了屠夫。
“我雇了几个人,跟他们学习怎么切肉。他们都很好,会耐心地教我。”泰勒说。
从表面上看,切肉似乎很轻松,其实不然。肉牛宰杀完毕,还要开膛、剥皮,然后将肉按照等级分门别类地切好,这一套流程走下来非常辛苦,绝对是体力活。但泰勒不怕吃苦,因为他心里有更为长远的打算。
“二次创业”,主打牛肉出口
2013年11月,泰勒开始“二次创业”,成立了可诚天然牛肉公司,主打出口业务,目标市场便是日新月异的中国。
“近几年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贸易发展迅速,孕育着许多商机。”泰勒在接受《澳大利亚人报》采访时说。除了繁荣的市场,祖上留下的便利条件也是他决定“二次创业”的主要动因。
许多年前,泰勒的祖父曾在悉尼北海岸开肉铺。父亲尼克·伯顿·泰勒(Nick Burton Taylor)是澳大利亚农业协会前主席,还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及家畜养殖商之一。这些因素,使泰勒的创业“水到渠成”。
“和妻子回到乡间后,我找到了童年的感觉,也感受到了家族的温暖。二十多年来,我们家一直养牛。经过精心育种,我们用有机牧草喂养的安格斯牛味道鲜美,人们吃了之后都说印象深刻。”泰勒说,“不管是开肉铺还是做出口商我都很用心,我喜欢看到顾客成为回头客,那是对你努力的肯定。”
经营可诚天然公司整整一年后,2014年11月,泰勒卖掉了肉铺,专事对中国的牛肉出口生意。在同挑剔的采购商谈判时,泰勒发现,让他们下订单的最好办法就是请他们品尝澳大利亚牛肉。
“我们和中国客户的谈判非常困难,因为他们一听到我们的报价就犹豫了。”泰勒说,“通常情况下,只要有中国客户来农场,我们就一定要让他尝尝这里的牛肉。尝了之后,他们就会明白定价为什么高了。”
泰勒还雇了来自上海的小伙子郑一驰(音)。25岁的小郑刚从悉尼大学毕业,取得了农业经济学学位。在小郑的帮助下,泰勒了解到,中国新兴的富裕阶层对食品的价格并不敏感,他们在意的是食品的产地,以及“是否是有机的”。
“我们要让对健康饮食日益重视的中国顾客明白,牧草喂养的牛到底比吃饲料长大的牛好在哪里。”泰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