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但仍然强硬
巴西总统罗塞夫:“我不会下台”
本报记者 贾晓静
《
青年参考
》(
2016年03月16日
05
版)
|
2014年10月,罗塞夫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连任总统的女性,卢拉牵着她的手以示支持。 |
|
3月13日,圣保罗示威人群中竖起巴西前总统卢拉、总统罗塞夫“小偷”形象的巨大气球。 |
3月13日,在巴西,约300万人走上街头,表达对贪腐与经济不景气的愤怒。
从“森林之城”玛瑙斯到商业中心圣保罗、首都巴西利亚,全国性的游行呼吁总统罗塞夫下台,要求国会支持正在进行的总统弹劾程序。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称,政治危机、经济衰退、寨卡病毒肆虐,以及里约奥运会准备工作的延宕,都是笼罩在罗塞夫头顶的阴影。
“她是令经济一团糟的罪魁祸首”
3月13日,里约热内卢数十万市民走上街头抗议政府腐败,要求弹劾“不得人心”的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并呼吁对涉嫌腐败的前总统卢拉展开调查。
示威者身穿巴西国家足球队的黄绿色球衣,举着反对罗塞夫的横幅与标语。一些人高唱国歌,高喊“劳工党下台”、“迪尔玛出局”的口号。
“她必须下台。”一名参加游行的失业工程师告诉《纽约时报》,“她是令我们的经济一团糟的罪魁祸首——通货膨胀、经济衰退、失业。我丢了工作,养不起家,这一切都是因为她。”
《华盛顿邮报》称,这已是巴西一年来爆发的第五次大规模示威游行,这一次示威者数量创下了新高。据警方统计,巴西约300万民众参与了此次示威,其中140万人在圣保罗游行,100万人在里约热内卢游行。
圣保罗示威的领导者之一、“走上街头”组织的领袖查克(Rogerio Chequer)告诉英国路透社:“我们正站在国家命运的转折点,我们要从现在开始改变一切。”
“她是灾难的根源。”53岁的商人罗德古茨(Paulo Rodriguez)向英国《卫报》抱怨,“劳工党制造了灾难,他们是掠夺国家资源的犯罪组织,正在摧毁我们的国家。”
“人们没有理由让我辞职”
面对排山倒海的反对声,总统罗塞夫保持了一贯的冷静与强硬。3月11日,这位自认“不乐于接受批评”的女总统发表声明,宣布不会向示威者低头。“如果没有辞职的理由,我就不会辞职。在有切实证据证明总统违宪前,人们没有理由要求像我这样的民选总统下台。”
在美国福布斯新闻网看来,罗塞夫寸步不让并不令人意外。上世纪70年代初,她曾因反对政府坐牢3年,忍受着审讯者对她双脚和耳朵的电击,还曾被赤身裸体地倒吊在横梁上受审。不过,有分析认为,在这场风波面前,她不一定会因“一贯的强硬态度”获得政治生涯的转机。
作为拉美最大的经济体,巴西正陷入25年来最严重的经济下行危机。据《纽约时报》报道,去年该国经济衰退3.8%,前一年仅增长了0.1%,与2010年7.6%的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受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和中国等市场需求减少的影响,巴西今年的经济前景更差。批评者将矛头直指政府的经济政策。
路透社指出,如今巴西不仅失业问题严重,还面临恶性通胀和债务违约危机。高盛集团经济学家拉莫斯(Alberto Ramos)表示,根据巴西当前经济低迷期的长度(两年)及在此期间GDP的降幅,可以判定其经济濒临全面衰退。
面对质疑,巴西政府表示已预见到低迷前景,未来将全力促进经济发展。不过《卫报》称,一项于3月10日开展的调研显示,2月巴西服务业活跃度的下降速度为史上最高。
受腐败案波及,总统面临弹劾危机
对罗塞夫来说,2016年注定不会平静。一边是民众对经济的质疑不断升级,另一边是腐败丑闻的滋扰。无论哪一端出现纰漏,都可能让她陷入被弹劾的泥潭。
3月4日,巴西前总统卢拉被警方从家中带走,就涉嫌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腐败案接受问讯。卢拉的住宅遭警方搜查,其子法比奥等三十多名相关人员被拘捕。这一事件引来民众如潮的声讨。一些抗议者告诉《卫报》,他们曾为劳工党投出充满希望的一票,2002年该党刚刚掌权时承诺要扫除政坛的贪腐之气,但现在人们大失所望。
“我为罗塞夫的前任卢拉投过票,但我现在觉得他是个小偷。”系统分析师桑托斯(Barbara Santos)告诉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 “人们很愤怒,我们受够了这里。罗塞夫的支持率正在下降,我们或许有机会得到一个新政府。现在的我们毫无希望。”
路透社称,由于罗塞夫在2003~2010年间曾任巴油董事会主席,一些政界人士认为她对这桩腐败案也负有责任。然而,罗塞夫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政治导师卢拉的支持,巴西媒体称她登门拜访了卢拉。
事实上,即使不探望卢拉,罗塞夫也很难与这起案件划清界限。2月下旬,罗塞夫的竞选幕僚桑塔纳(Joao Santana)向库里提巴市政府自首。63岁的桑塔纳有“总统制造者”之称,在其支持下,罗塞夫接连赢得2010年和2014年两次大选。《卫报》称,这个在幕后长袖善舞的人物曾为卢拉和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出谋划策,“总统背后的男人”会给出什么供词,恐怕要让罗塞夫不安。
福布斯新闻网认为,强硬的罗塞夫身上可能具备引领巴西重回正轨的领袖所需的一切特质,但她没能为巴西的未来拼尽一身力,而是选择向劳工党屈服,向该党为继续掌权而拉拢的盟友屈服。
“罗塞夫的经济政策不是仅仅让富人难熬,而是叫每个人都痛苦。”清洁女工巴拉西利纳(Claudia Brasilina)告诉《卫报》,“她在摧毁这个国家。她该为自己的无能、傲慢负责,她该离开了。”
3月13日,在巴西,约300万人走上街头,表达对贪腐与经济不景气的愤怒。
从“森林之城”玛瑙斯到商业中心圣保罗、首都巴西利亚,全国性的游行呼吁总统罗塞夫下台,要求国会支持正在进行的总统弹劾程序。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称,政治危机、经济衰退、寨卡病毒肆虐,以及里约奥运会准备工作的延宕,都是笼罩在罗塞夫头顶的阴影。
“她是令经济一团糟的罪魁祸首”
3月13日,里约热内卢数十万市民走上街头抗议政府腐败,要求弹劾“不得人心”的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并呼吁对涉嫌腐败的前总统卢拉展开调查。
示威者身穿巴西国家足球队的黄绿色球衣,举着反对罗塞夫的横幅与标语。一些人高唱国歌,高喊“劳工党下台”、“迪尔玛出局”的口号。
“她必须下台。”一名参加游行的失业工程师告诉《纽约时报》,“她是令我们的经济一团糟的罪魁祸首——通货膨胀、经济衰退、失业。我丢了工作,养不起家,这一切都是因为她。”
《华盛顿邮报》称,这已是巴西一年来爆发的第五次大规模示威游行,这一次示威者数量创下了新高。据警方统计,巴西约300万民众参与了此次示威,其中140万人在圣保罗游行,100万人在里约热内卢游行。
圣保罗示威的领导者之一、“走上街头”组织的领袖查克(Rogerio Chequer)告诉英国路透社:“我们正站在国家命运的转折点,我们要从现在开始改变一切。”
“她是灾难的根源。”53岁的商人罗德古茨(Paulo Rodriguez)向英国《卫报》抱怨,“劳工党制造了灾难,他们是掠夺国家资源的犯罪组织,正在摧毁我们的国家。”
“人们没有理由让我辞职”
面对排山倒海的反对声,总统罗塞夫保持了一贯的冷静与强硬。3月11日,这位自认“不乐于接受批评”的女总统发表声明,宣布不会向示威者低头。“如果没有辞职的理由,我就不会辞职。在有切实证据证明总统违宪前,人们没有理由要求像我这样的民选总统下台。”
在美国福布斯新闻网看来,罗塞夫寸步不让并不令人意外。上世纪70年代初,她曾因反对政府坐牢3年,忍受着审讯者对她双脚和耳朵的电击,还曾被赤身裸体地倒吊在横梁上受审。不过,有分析认为,在这场风波面前,她不一定会因“一贯的强硬态度”获得政治生涯的转机。
作为拉美最大的经济体,巴西正陷入25年来最严重的经济下行危机。据《纽约时报》报道,去年该国经济衰退3.8%,前一年仅增长了0.1%,与2010年7.6%的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受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和中国等市场需求减少的影响,巴西今年的经济前景更差。批评者将矛头直指政府的经济政策。
路透社指出,如今巴西不仅失业问题严重,还面临恶性通胀和债务违约危机。高盛集团经济学家拉莫斯(Alberto Ramos)表示,根据巴西当前经济低迷期的长度(两年)及在此期间GDP的降幅,可以判定其经济濒临全面衰退。
面对质疑,巴西政府表示已预见到低迷前景,未来将全力促进经济发展。不过《卫报》称,一项于3月10日开展的调研显示,2月巴西服务业活跃度的下降速度为史上最高。
受腐败案波及,总统面临弹劾危机
对罗塞夫来说,2016年注定不会平静。一边是民众对经济的质疑不断升级,另一边是腐败丑闻的滋扰。无论哪一端出现纰漏,都可能让她陷入被弹劾的泥潭。
3月4日,巴西前总统卢拉被警方从家中带走,就涉嫌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腐败案接受问讯。卢拉的住宅遭警方搜查,其子法比奥等三十多名相关人员被拘捕。这一事件引来民众如潮的声讨。一些抗议者告诉《卫报》,他们曾为劳工党投出充满希望的一票,2002年该党刚刚掌权时承诺要扫除政坛的贪腐之气,但现在人们大失所望。
“我为罗塞夫的前任卢拉投过票,但我现在觉得他是个小偷。”系统分析师桑托斯(Barbara Santos)告诉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 “人们很愤怒,我们受够了这里。罗塞夫的支持率正在下降,我们或许有机会得到一个新政府。现在的我们毫无希望。”
路透社称,由于罗塞夫在2003~2010年间曾任巴油董事会主席,一些政界人士认为她对这桩腐败案也负有责任。然而,罗塞夫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政治导师卢拉的支持,巴西媒体称她登门拜访了卢拉。
事实上,即使不探望卢拉,罗塞夫也很难与这起案件划清界限。2月下旬,罗塞夫的竞选幕僚桑塔纳(Joao Santana)向库里提巴市政府自首。63岁的桑塔纳有“总统制造者”之称,在其支持下,罗塞夫接连赢得2010年和2014年两次大选。《卫报》称,这个在幕后长袖善舞的人物曾为卢拉和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出谋划策,“总统背后的男人”会给出什么供词,恐怕要让罗塞夫不安。
福布斯新闻网认为,强硬的罗塞夫身上可能具备引领巴西重回正轨的领袖所需的一切特质,但她没能为巴西的未来拼尽一身力,而是选择向劳工党屈服,向该党为继续掌权而拉拢的盟友屈服。
“罗塞夫的经济政策不是仅仅让富人难熬,而是叫每个人都痛苦。”清洁女工巴拉西利纳(Claudia Brasilina)告诉《卫报》,“她在摧毁这个国家。她该为自己的无能、傲慢负责,她该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