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访华:意料之中的铩羽而归
作者 袁野
《
青年参考
》(
2016年02月03日
02
版)
 |
这是咱们的传家宝! |
美国国务卿克里造访中国前,他的铩羽而归就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本届美国政府于任期内在朝核问题和南海问题上取得突破,至此基本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最近很忙,忙到几乎变成了“空中飞人”。过去半个月间,他先是从瑞士达沃斯直飞沙特,又在深夜抵达老挝,然后是柬埔寨,最后急匆匆地空降北京,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外长王毅。
可惜,种种迹象表明,这位越战老兵的辛苦多半要白费了:中国并未如美国希望的那样,加大对朝鲜的制裁力度;老挝和柬埔寨也没有对克里的主张给出明确的回应或承诺,柬埔寨外长甚至对他的言论表达了不满。或许,叙利亚和谈的会场才是他真正该去的地方。
克里此番亚洲之行,展现了令人迷惑的外交身段。如果说外交的目的是寻求别国的理解与合作,就应释放善意、做出妥协,他却不按套路出牌,而是先去一个亚洲大国的邻居家高调地打下几个“楔子”,然后跑来就前者的重大甚至核心利益讨价还价。华盛顿确实喜欢“左右开弓”式的外交策略,但这回反倒有点儿像翻花绳,费尽心思而徒有其表。
对利益遍布全球的美国来说,外交思路一时顾此失彼并不算稀罕。奥巴马当下的外交指导思想是“外交区域”以及“战略与资源再平衡”,具体些讲,就是在全力斡旋叙利亚局势、应对中东危机的同时,也不能忘了亚太,哪怕是蜻蜓点水,也一定要来走一遭。
恰逢2月中旬将召开美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克里便在此时前来争取一下刚刚经历领导人换届的现任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顺带试探上一任主席国柬埔寨,主要目的无非是推动东盟国家在这次会议上采取一致立场,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抱团,可谓“阳谋”昭然。
无奈,朝鲜核试的消息打乱了华盛顿的布局,美国国务院不得不为克里追加任务——毕竟,朝鲜核爆过去了快一个月,联合国安理会依然没有反应,这对希望加强对朝施压的美国来说难以接受。于是,就出现了这趟看上去有些诡异的外交旅行,克里自己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来到北京。外界未免好奇:若中方问及他在东南亚做了什么,克里该作何解释?
事实上,透过克里的行程,多少可以看出美国目前面临多少难题,这场“钢丝上的舞蹈”有多么困难,是多么需要战略大师的智慧和经验才能得到控制。至少在东亚,任期还剩不到一年的奥巴马恐怕没有心思较真儿,而是代之以向可能的“外交遗产”继续冲刺:叙利亚和谈、伊核问题、美俄关系……这些才是更实际、更可能获得成果的领域。反观南海问题和朝核问题,两者从来都是美方的烫手山芋,怎么能指望一位步履匆匆的国务卿取得突破呢?
于是,克里此行为数不多的意义,便包括对美国对朝政策的失败加以再次确认。他上任时,六方会谈遭遇重挫;他临近下台时,朝鲜已成为事实上的有核国家。同时,美国拉拢东盟诸国的企图再次落空:虽然一些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同中国的分歧有所加剧,但仍有不少国家不愿因南海争端损害对华关系,东盟内部依然存在多重声音。
从这种意义上讲,克里到达中国之前,他的铩羽而归就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本届美国政府于任期内想在朝核问题和南海问题上有所突破,也已很难。此情此景,更令外界不再奢望,奥巴马在其施政的最后阶段,还能再度展现堪比与伊朗、古巴握手的魄力。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研究生)
美国国务卿克里造访中国前,他的铩羽而归就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本届美国政府于任期内在朝核问题和南海问题上取得突破,至此基本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最近很忙,忙到几乎变成了“空中飞人”。过去半个月间,他先是从瑞士达沃斯直飞沙特,又在深夜抵达老挝,然后是柬埔寨,最后急匆匆地空降北京,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外长王毅。
可惜,种种迹象表明,这位越战老兵的辛苦多半要白费了:中国并未如美国希望的那样,加大对朝鲜的制裁力度;老挝和柬埔寨也没有对克里的主张给出明确的回应或承诺,柬埔寨外长甚至对他的言论表达了不满。或许,叙利亚和谈的会场才是他真正该去的地方。
克里此番亚洲之行,展现了令人迷惑的外交身段。如果说外交的目的是寻求别国的理解与合作,就应释放善意、做出妥协,他却不按套路出牌,而是先去一个亚洲大国的邻居家高调地打下几个“楔子”,然后跑来就前者的重大甚至核心利益讨价还价。华盛顿确实喜欢“左右开弓”式的外交策略,但这回反倒有点儿像翻花绳,费尽心思而徒有其表。
对利益遍布全球的美国来说,外交思路一时顾此失彼并不算稀罕。奥巴马当下的外交指导思想是“外交区域”以及“战略与资源再平衡”,具体些讲,就是在全力斡旋叙利亚局势、应对中东危机的同时,也不能忘了亚太,哪怕是蜻蜓点水,也一定要来走一遭。
恰逢2月中旬将召开美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克里便在此时前来争取一下刚刚经历领导人换届的现任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顺带试探上一任主席国柬埔寨,主要目的无非是推动东盟国家在这次会议上采取一致立场,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抱团,可谓“阳谋”昭然。
无奈,朝鲜核试的消息打乱了华盛顿的布局,美国国务院不得不为克里追加任务——毕竟,朝鲜核爆过去了快一个月,联合国安理会依然没有反应,这对希望加强对朝施压的美国来说难以接受。于是,就出现了这趟看上去有些诡异的外交旅行,克里自己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来到北京。外界未免好奇:若中方问及他在东南亚做了什么,克里该作何解释?
事实上,透过克里的行程,多少可以看出美国目前面临多少难题,这场“钢丝上的舞蹈”有多么困难,是多么需要战略大师的智慧和经验才能得到控制。至少在东亚,任期还剩不到一年的奥巴马恐怕没有心思较真儿,而是代之以向可能的“外交遗产”继续冲刺:叙利亚和谈、伊核问题、美俄关系……这些才是更实际、更可能获得成果的领域。反观南海问题和朝核问题,两者从来都是美方的烫手山芋,怎么能指望一位步履匆匆的国务卿取得突破呢?
于是,克里此行为数不多的意义,便包括对美国对朝政策的失败加以再次确认。他上任时,六方会谈遭遇重挫;他临近下台时,朝鲜已成为事实上的有核国家。同时,美国拉拢东盟诸国的企图再次落空:虽然一些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同中国的分歧有所加剧,但仍有不少国家不愿因南海争端损害对华关系,东盟内部依然存在多重声音。
从这种意义上讲,克里到达中国之前,他的铩羽而归就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本届美国政府于任期内想在朝核问题和南海问题上有所突破,也已很难。此情此景,更令外界不再奢望,奥巴马在其施政的最后阶段,还能再度展现堪比与伊朗、古巴握手的魄力。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