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自闭症患者变身军情专家
编译 韦盖利
《
青年参考
》(
2016年01月20日
23
版)
|
|
通过吸收自闭症患者进入情报部门,以色列军方验证了治疗自闭症的黄金法则:只要有适当体系支持,这些曾被社会歧视而陷入孤立的青年,完全可以人尽其才。
以色列特拉维夫的一座军事基地内,21岁的埃(化名)每天8小时坐在电脑屏幕前,让一幅幅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在眼前滑过。无论在叙利亚边境、加沙地带还是黎巴嫩,以色列军队经常在人口密集地区作战,埃从事的工作,对减少士兵在复杂环境下的伤亡意义重大。
对常人而言,从不同角度反复查看照片,以毫米为单位寻找目标,是对专注力和意志力极限的考验。但对埃来说,这是一种令人放松的过程,仿佛已成为他爱好的一部分。
事实上,埃是一名自闭症患者,也是以色列国防军“可视化情报分部”的士官。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代号“9900部队”的后者,近年来招募了数十名患自闭症的年轻人。
埃和他的同伴与军队之间形成了奇妙的互惠关系。对自闭症患者来说,与社会保持接触是最理想的治疗方式,参军服役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站在军方角度,这群特殊士兵超常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捕捉细节的能力,让他们成为从事情报分析工作的不二之选。
常言道,上帝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自闭症患者也不会被排斥在外。各国研究人员普遍注意到,作为对缺乏社交能力的补偿,自闭症患者往往会发展出大大高出普通人的认知能力,在视觉性和倾向于系统性的认知活动(如拼图或者画画)中的表现尤为突出。
用美国杜克大学大脑发展中心主任杰拉尔丁·道森(Geraldine Dawson)的话说,他们“较少从整体去思考问题,擅于把很多碎片拼成整体,更喜欢关注事物的细节”。
唤醒自闭者内心的天赋
被军队接纳前,跟同辈人沟通和交际曾是这群青年士兵的不可承受之重。
埃是在一所普通学校修完中学课程的,但他承认,自己的青春年华以“忐忑不安”为特征——从社交上和学业上来说都如此。虽然考试成绩不错,但他在课堂上总是难以专心听讲。每周一到周五,特别是家人无法陪他去学校时,他内心的孤寂感更加强烈。
最大的挫折出现在高三那年——他收到了军方的“豁免信”。以色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但部分条件特殊者——包括患有心理疾病的——有资格豁免。2008年,军方废除了对自闭症患者一律免除兵役的政策,改为按具体情况尽可能地接收他们入伍:一般是到军队里做秘书工作,或者到军队医院或军队学校任文职工作。然而,埃对这些选择都不感兴趣。
事情在那年晚些时候遇到了转机。受“识透未来”(希伯来语Rachok的意译)项目之托,军方代表拜访了他的学校。埃回忆说,“来者提到,有两组和我差不多年纪的自闭症患者已成功晋升为情报分析师。那一刻我开始相信,自己能在军队里找到存在价值。”
志愿者们面临的筛查非常严格。2015年的数十名申请者中,最终有12名过关。在阿挪学院(Ono Academic College)协助下,“9900部队”每年开设3次定期培训班,用未经分类的航拍照片训练候选者;另一方面,学员们经常有机会与心理治疗师见面,从理解这项工作本身的责任到如何从家里乘公交车到达军事基地,后者无所不教。
“识透未来”项目负责人之一塔尔·瓦迪(Tal Vardy)说,“决定入伍的,可以在服役一年后选择退役,或继续完成常规服役期——男性3年,女性2年。不过,我们目前只有一名女兵。”
埃很适应军队里的氛围,他打算申请永久服役。无论在部队里待多长时间,参与“识透未来”项目的年轻人退伍后都能依靠在服役期间学到的技能,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尤其是那些从情报部门退役的人,往往能在高科技企业获得收入不菲的差事。
以“回归社会”为终极愿景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劳伦·莫特朗曾于《自然》杂志发文指出,“自闭症患者在对复杂对象加以解析时,比神经机能正常的孩子和成人都表现出色。”
还有研究显示,自闭症的发病率与患者所处社会的科技发达程度相关。比如,在荷兰的科技中心埃因霍温,自闭症患者比其他城市多2到3倍,美国硅谷也有类似现象。
以色列也不例外,过去15年间,该国的自闭症患者持续增长。《耶路撒冷邮报》曾援引统计数据称,2004年到2011年,自闭症患者的数量翻了5倍,每年有1000个新增病例。
然而,受该国的主流社会观念使然,自闭症依然会令其患者受到侮辱。以色列国会教育委员会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到:由于缺乏针对有自闭症的学生的特殊教育程序,一些学校在这些孩子进入课堂之前,甚至会要求他们服用大剂量药物以抑制病情。
如今,以色列军队的大胆尝试,为自闭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前者通过诸如“识透未来”的项目证明:只要有适当的体系支持,自闭症患者完全可以人尽其才。
埃夫拉特·赛兰尼科(Efrat Selanikyo)是阿挪学院的心理治疗师。她说,项目刚刚启动时,一些学员很难遵守“不得跟外人谈论部队里的具体活动”的规定,但也有些人过度紧张,甚至不敢告诉父母自己去了什么地方、新工作的内容如何。针对那些焦急地打电话询问孩子情况的家长,埃夫拉特每星期都会发送邮件,让他们知道孩子们取得的进步。
赛兰尼科和同事们从细节着手,让这些年轻人逐步走向自立——比如,让他们学会自己坐公交车。车没有准点到达的时候,他们会安抚学员不要陷入恐慌。公交公司也与“透视未来”合作,允许项目参与者自由乘车,即便他们还不是拥有正式身份的军人。
“透视未来”的终极愿景是让自闭症患者不受歧视地回归社会。埃夫拉特说,“当邻居看到那个有自闭症的孩子制服笔挺地回到家,其发挥的正面影响是再明显不过的了。”
通过吸收自闭症患者进入情报部门,以色列军方验证了治疗自闭症的黄金法则:只要有适当体系支持,这些曾被社会歧视而陷入孤立的青年,完全可以人尽其才。
以色列特拉维夫的一座军事基地内,21岁的埃(化名)每天8小时坐在电脑屏幕前,让一幅幅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在眼前滑过。无论在叙利亚边境、加沙地带还是黎巴嫩,以色列军队经常在人口密集地区作战,埃从事的工作,对减少士兵在复杂环境下的伤亡意义重大。
对常人而言,从不同角度反复查看照片,以毫米为单位寻找目标,是对专注力和意志力极限的考验。但对埃来说,这是一种令人放松的过程,仿佛已成为他爱好的一部分。
事实上,埃是一名自闭症患者,也是以色列国防军“可视化情报分部”的士官。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代号“9900部队”的后者,近年来招募了数十名患自闭症的年轻人。
埃和他的同伴与军队之间形成了奇妙的互惠关系。对自闭症患者来说,与社会保持接触是最理想的治疗方式,参军服役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站在军方角度,这群特殊士兵超常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捕捉细节的能力,让他们成为从事情报分析工作的不二之选。
常言道,上帝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自闭症患者也不会被排斥在外。各国研究人员普遍注意到,作为对缺乏社交能力的补偿,自闭症患者往往会发展出大大高出普通人的认知能力,在视觉性和倾向于系统性的认知活动(如拼图或者画画)中的表现尤为突出。
用美国杜克大学大脑发展中心主任杰拉尔丁·道森(Geraldine Dawson)的话说,他们“较少从整体去思考问题,擅于把很多碎片拼成整体,更喜欢关注事物的细节”。
唤醒自闭者内心的天赋
被军队接纳前,跟同辈人沟通和交际曾是这群青年士兵的不可承受之重。
埃是在一所普通学校修完中学课程的,但他承认,自己的青春年华以“忐忑不安”为特征——从社交上和学业上来说都如此。虽然考试成绩不错,但他在课堂上总是难以专心听讲。每周一到周五,特别是家人无法陪他去学校时,他内心的孤寂感更加强烈。
最大的挫折出现在高三那年——他收到了军方的“豁免信”。以色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但部分条件特殊者——包括患有心理疾病的——有资格豁免。2008年,军方废除了对自闭症患者一律免除兵役的政策,改为按具体情况尽可能地接收他们入伍:一般是到军队里做秘书工作,或者到军队医院或军队学校任文职工作。然而,埃对这些选择都不感兴趣。
事情在那年晚些时候遇到了转机。受“识透未来”(希伯来语Rachok的意译)项目之托,军方代表拜访了他的学校。埃回忆说,“来者提到,有两组和我差不多年纪的自闭症患者已成功晋升为情报分析师。那一刻我开始相信,自己能在军队里找到存在价值。”
志愿者们面临的筛查非常严格。2015年的数十名申请者中,最终有12名过关。在阿挪学院(Ono Academic College)协助下,“9900部队”每年开设3次定期培训班,用未经分类的航拍照片训练候选者;另一方面,学员们经常有机会与心理治疗师见面,从理解这项工作本身的责任到如何从家里乘公交车到达军事基地,后者无所不教。
“识透未来”项目负责人之一塔尔·瓦迪(Tal Vardy)说,“决定入伍的,可以在服役一年后选择退役,或继续完成常规服役期——男性3年,女性2年。不过,我们目前只有一名女兵。”
埃很适应军队里的氛围,他打算申请永久服役。无论在部队里待多长时间,参与“识透未来”项目的年轻人退伍后都能依靠在服役期间学到的技能,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尤其是那些从情报部门退役的人,往往能在高科技企业获得收入不菲的差事。
以“回归社会”为终极愿景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劳伦·莫特朗曾于《自然》杂志发文指出,“自闭症患者在对复杂对象加以解析时,比神经机能正常的孩子和成人都表现出色。”
还有研究显示,自闭症的发病率与患者所处社会的科技发达程度相关。比如,在荷兰的科技中心埃因霍温,自闭症患者比其他城市多2到3倍,美国硅谷也有类似现象。
以色列也不例外,过去15年间,该国的自闭症患者持续增长。《耶路撒冷邮报》曾援引统计数据称,2004年到2011年,自闭症患者的数量翻了5倍,每年有1000个新增病例。
然而,受该国的主流社会观念使然,自闭症依然会令其患者受到侮辱。以色列国会教育委员会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到:由于缺乏针对有自闭症的学生的特殊教育程序,一些学校在这些孩子进入课堂之前,甚至会要求他们服用大剂量药物以抑制病情。
如今,以色列军队的大胆尝试,为自闭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前者通过诸如“识透未来”的项目证明:只要有适当的体系支持,自闭症患者完全可以人尽其才。
埃夫拉特·赛兰尼科(Efrat Selanikyo)是阿挪学院的心理治疗师。她说,项目刚刚启动时,一些学员很难遵守“不得跟外人谈论部队里的具体活动”的规定,但也有些人过度紧张,甚至不敢告诉父母自己去了什么地方、新工作的内容如何。针对那些焦急地打电话询问孩子情况的家长,埃夫拉特每星期都会发送邮件,让他们知道孩子们取得的进步。
赛兰尼科和同事们从细节着手,让这些年轻人逐步走向自立——比如,让他们学会自己坐公交车。车没有准点到达的时候,他们会安抚学员不要陷入恐慌。公交公司也与“透视未来”合作,允许项目参与者自由乘车,即便他们还不是拥有正式身份的军人。
“透视未来”的终极愿景是让自闭症患者不受歧视地回归社会。埃夫拉特说,“当邻居看到那个有自闭症的孩子制服笔挺地回到家,其发挥的正面影响是再明显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