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冷美”三明治到优雅“牛津腔”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陈正婷
《
青年参考
》(
2015年10月28日
11
版)
 |
代表团成员访问位于伦敦的“食物银行”。本报记者 戴长澜摄 |
我的印象里,英国总被贴着“腐国”、“王室”、“下午茶”这样的标签,当我有幸参加由银联国际赞助,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国际交流社团联谊会与英国共同目标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15中英大学生领袖创新体验营”项目,走进英伦文化的殿堂后,终于对英国有了一个真真切切的感受。
对于英国种类稀少、口味索然的饮食文化,我早有耳闻,而名震国人微信朋友圈的“仰望星空派”也让我对此次英国之行的饮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英国几天下来,食物虽然无可圈点,但有些也令人难忘:各种馅料的冷餐三明治及餐后冰水,使英国实用主义的传统在此有了鲜活的体现——他们更多地将饮食视为一种对营养的补充,而非对肠胃的体贴。我告诉英国学生,餐后喝冰水,用中医之道分析是极不利于消化的,他们惊讶地表示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并嘘唏英国饮食之粗糙。不过,这些西洋人若是自幼习惯了冰冷的餐后饮品,锻造出钢铁般的胃壁,岂不是比中国人更能适应恶劣的环境,在物种的竞争中,更容易存活下来?
此次英国之行,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Carol操着一口浓郁的伦敦音,只要有机会,我就与她聊天。她是一名英国数学教师,住在伦敦郊区,目前正重返大学读书。我们从中英教育的差异谈到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式教学》,甚至拿出中国高校的《线性代数》课本现场讨论。标准的英式发音使她的故事愈发动人,也让我对英音的魅力更加着迷。
除了英式英语令我着魔,美丽宁静的威尔士首府加的夫同样让我迷恋,不仅仅因为它的静美与清新、它的闲适与恬然。信步于加的夫街头,一边游览充满厚重历史感的威尔士建筑,一边享受花园城市带来的无拘无束,绿茵河畔、鸟语微风,一切都是那样美丽、静谧、安详。
静谧的加的夫湾让我爱上了这里。在岸边就着海风吃完一份三明治,再加一杯气泡水,壮硕的海鸥从头顶掠过,感觉身心得到了彻底的放松。后来我查阅资料得知,如此美丽的港湾,在18世纪中期至上世纪中期的两百年间,曾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港,南威尔士峡谷产出的优质原煤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向世界各地。二战结束后,随着新能源崛起和集装箱码头的兴起,原煤运输业衰落,至上世纪80年代南威尔士大量的煤矿被撒切尔夫人的政府关闭,加的夫港口随之被废弃,大片的海滩成为荒地。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英国政府启动了“让衰落城区获得新生”的计划,威尔士政府于1987年4月成立了“加的夫海湾发展公司”,对1100公顷的遗弃港区进行了改造。如今,原来的泥泞之地变成了美丽的加的夫湾,成为百姓休闲和水上运动的好去处。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实例,让英国在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中崭露头角,为求索于造福子孙后代道路上的人们提供了借鉴。这也是威尔士政府统筹城市发展建设的一个成功样板。
我们的访英行程,“智慧城市”是此行的主题。而威尔士政府正在着力打造“智慧城市”,正如他们当年打造加的夫湾一样,如今正在使这座城市变得更智能。加的夫正在建设自己的“智慧城市”,其最基本的功能便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去改变人们的生活,同时必须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需求。
建设智慧城市的理念是我访英的最大收获。此外,我对领导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训课程及小组讨论也记忆犹新,受益匪浅。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学习讨论、调研考察外,我还有幸参加了中英青年领导者圆桌会和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这些宝贵的经历已然成为我的人生财富,成为我未来发展的驱动力。此刻,我非常想念在英国的点点滴滴,想念英国的小伙伴们,也想念气泡水和三明治。
我的印象里,英国总被贴着“腐国”、“王室”、“下午茶”这样的标签,当我有幸参加由银联国际赞助,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国际交流社团联谊会与英国共同目标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15中英大学生领袖创新体验营”项目,走进英伦文化的殿堂后,终于对英国有了一个真真切切的感受。
对于英国种类稀少、口味索然的饮食文化,我早有耳闻,而名震国人微信朋友圈的“仰望星空派”也让我对此次英国之行的饮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英国几天下来,食物虽然无可圈点,但有些也令人难忘:各种馅料的冷餐三明治及餐后冰水,使英国实用主义的传统在此有了鲜活的体现——他们更多地将饮食视为一种对营养的补充,而非对肠胃的体贴。我告诉英国学生,餐后喝冰水,用中医之道分析是极不利于消化的,他们惊讶地表示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并嘘唏英国饮食之粗糙。不过,这些西洋人若是自幼习惯了冰冷的餐后饮品,锻造出钢铁般的胃壁,岂不是比中国人更能适应恶劣的环境,在物种的竞争中,更容易存活下来?
此次英国之行,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Carol操着一口浓郁的伦敦音,只要有机会,我就与她聊天。她是一名英国数学教师,住在伦敦郊区,目前正重返大学读书。我们从中英教育的差异谈到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式教学》,甚至拿出中国高校的《线性代数》课本现场讨论。标准的英式发音使她的故事愈发动人,也让我对英音的魅力更加着迷。
除了英式英语令我着魔,美丽宁静的威尔士首府加的夫同样让我迷恋,不仅仅因为它的静美与清新、它的闲适与恬然。信步于加的夫街头,一边游览充满厚重历史感的威尔士建筑,一边享受花园城市带来的无拘无束,绿茵河畔、鸟语微风,一切都是那样美丽、静谧、安详。
静谧的加的夫湾让我爱上了这里。在岸边就着海风吃完一份三明治,再加一杯气泡水,壮硕的海鸥从头顶掠过,感觉身心得到了彻底的放松。后来我查阅资料得知,如此美丽的港湾,在18世纪中期至上世纪中期的两百年间,曾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港,南威尔士峡谷产出的优质原煤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向世界各地。二战结束后,随着新能源崛起和集装箱码头的兴起,原煤运输业衰落,至上世纪80年代南威尔士大量的煤矿被撒切尔夫人的政府关闭,加的夫港口随之被废弃,大片的海滩成为荒地。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英国政府启动了“让衰落城区获得新生”的计划,威尔士政府于1987年4月成立了“加的夫海湾发展公司”,对1100公顷的遗弃港区进行了改造。如今,原来的泥泞之地变成了美丽的加的夫湾,成为百姓休闲和水上运动的好去处。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实例,让英国在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中崭露头角,为求索于造福子孙后代道路上的人们提供了借鉴。这也是威尔士政府统筹城市发展建设的一个成功样板。
我们的访英行程,“智慧城市”是此行的主题。而威尔士政府正在着力打造“智慧城市”,正如他们当年打造加的夫湾一样,如今正在使这座城市变得更智能。加的夫正在建设自己的“智慧城市”,其最基本的功能便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去改变人们的生活,同时必须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需求。
建设智慧城市的理念是我访英的最大收获。此外,我对领导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训课程及小组讨论也记忆犹新,受益匪浅。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学习讨论、调研考察外,我还有幸参加了中英青年领导者圆桌会和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这些宝贵的经历已然成为我的人生财富,成为我未来发展的驱动力。此刻,我非常想念在英国的点点滴滴,想念英国的小伙伴们,也想念气泡水和三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