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9月0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拥抱消费型社会,就别“过度节约”

作者[英]罗伯特·博克斯韦尔 《 青年参考 》( 2015年09月09日   03 版)

    不确定的未来并不会阻止中国变成消费型社会,数世纪以来形成的节约习惯才是其中的阻力。这种转变仅凭政府的敦促和宣传是无法实现的。


    我妻子是华人特质很明显的马来西亚华人。她囤积绳子。实际上,任何进了我家门、可再利用的东西她都会囤,但这种绳子特别显眼,因为它是吉隆坡街头嘛嘛档(一种传统小摊)用来扎外带饮料的——这种包装方式的成本只是星巴克使用的纸杯的一个零头。

    小贩会把饮料倒入袋子,把袋口打个结,插根吸管,再系上绳子,然后你就能放心地带走了。你可以用一根手指挂上5袋饮料,一滴都不会洒。不久前,我需要一根细绳给番茄搭架绑蔓,妻子指了指厨房里挂着的一把绳圈。我连哄带骗才说服她把吸管和袋子丢掉。

    尽管对家人和朋友很大方,妻子会为了省5分钱,推着满满一购物车食品杂货走到商场另一头,买两升牛奶。买一支笔的时候,因为我报出会员卡(可积分)号的速度慢了点,她就会瞪我一眼。儿子们长高了,校服有点小了,但他们得等到下一年才能穿上新的。

    这就是东亚华人中普遍存在的节约文化,这种文化源于一种历史悠久的需求:晚年有保障。美国人每天早上都会买杯咖啡,无论是去工作还是去失业登记办公室。中国人不会这样。

    中国目前并没有能和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相提并论的制度。如果你够“幸运”,惟一的孩子是个儿子——你必须存钱供他念书——你可以在他组建自己的家庭后搬去和他及他的家人一起住(如果你真正幸运的话,你的儿媳会喜欢你)。如果你“不走运”,只有个女儿,你也得存钱供她念书,但以后她变成别人家的儿媳,你就得靠自己了。你很可能没有企业养老金;不过,反正靠企业养老金或可能有的政府养老金,你也不会过得特别宽裕。

    你一辈子都在存钱,父母和父母的父母是这么教育你的,你也是这么教育孩子和孩子的孩子的。这根本不关乎拥有最多的玩具,或者赢得人生;而是关乎你晚年的健康,或许也关乎一个装有室内水管的容身之所。眼下,仍有6亿中国人每天靠几美元维持生计,这些人对西方人而言只是统计学上的存在,但他们却是中国新兴中产阶级的家人。

    从崇尚储蓄转向乐于消费,绝非易事,政府的敦促无助于完成这个目标。的确,数百万中国新富人群很乐意炫耀性消费,但并非因为政府号召。他们反正也只占总人口中很小的比例,并且即使是他们这样的支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有限。

    其他更多人则需要对政府抱有信心才会消费。据悉,今年有数百万中国人新开了股市交易账户,结果损失了数千亿美元。近期的人民币贬值同样引入注意——你以为百分之几只是小数目?今年早些时候,在马来西亚开征6%销售税前的一个月,我妻子囤积了很多食品杂货;若零售商的说法可信,多数马来西亚人都这么做了。

    正在为送孩子去海外留学而存钱的中国人,如果吃不准那天到来时要花多少人民币去换美元或英镑,今天是不会决心买新款iPhone的。记得1997年林吉特(马来西亚货币)重挫时,妻子不得不转去另一所美国大学。亚洲的很多华人都有过类似经历。

    不确定的未来不会阻止中国变成消费型社会,数个世纪以来形成的节约习惯才是阻力。这种转变仅凭政府的敦促和宣传无法实现。因此,如果中国这个过去20年为世界增长提供了动力的经济引擎继续放慢转速,囤点绳子可能比较好。

    ▋《金融时报》中文网

    (作者是总部设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咨询公司Opera Advisors的董事)

 

领袖不“坏”,百姓不爱?
拥抱消费型社会,就别“过度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