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政府再推“女性经济学”
日本规定公司高管至少三成为女性
本报记者 张宝钰
《
青年参考
》(
2015年09月09日
17
版)
 |
日本女性婚后往往不再工作,在家相夫教子。 |
8月底,日本国会通过《推动女性活跃于职场》的新法案,规定规模在300人以上的日企都要提交雇用女性员工的现状报告以及未来计划,同时要求“到2020年,日本公司高管层中至少三成是女性”。
安倍上台后,一直极力提倡女性就业,称要引导女性进入职场,以弥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
被安倍指定负责推动女性就业的内阁行政改革及女性活跃担当大臣有村治子指出,本次法规的出台是要确保日本女性的职场能力获得充分发挥,“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单位,我们都要给予她们支持,这是男女参与社会机会平等的重要表现”。
该法案将于明年4月开始实施。根据这一法案,对于无能力或抗拒履行的企业,政府将予以特别监督;如果发现企业呈报的女性员工比例高于实际,属于伪造行为,公司将受到严厉惩罚。
受教育程度高 进入职场的比例低
托儿所里的孩子睡得正香。刚生完孩子没多久的奥里竹崎想把孩子送到这里,但等候名单上已排了200多人。她告诉新加坡《联合早报》:“我准备明年4月重返东京某银行的工作岗位,但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托儿机构,我就无法复职。”
这是日本女性生育后普遍的窘境。《联合早报》指出,在发达国家中,日本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较高,但进入职场的比例是最低的。很多女性从名牌大学毕业后,都把嫁得如意郎君、在家相夫教子作为人生目标。还有些人在生育后选择重回职场,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托儿机构,被迫滞留家中。
对比美德法日四国的女性就业曲线,前三国都是一般意义上的弧型曲线,女性从20多岁进入职场后呈现上扬趋势,到50岁左右开始下滑,直至退休。但日本呈现M型曲线,30~40岁的女性婚后多数留在家里,或是生子后选择复职,下滑再上升的就业走向非常明显。
日本首相安倍从2013年开始呼吁“重启女性的力量”,提高日本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让已婚女性重返职场成了“安倍经济学”中的重要策略。他曾承诺,在2018年前,在需求最迫切的东京等地区设立40万个托儿中心,让妈妈们安心返回职场。
政府欲发挥“娘子军团”的力量
日本长久以来重男轻女和男尊女卑的传统,导致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不高。《日本经济新闻》刊载的数据显示,在欧美大公司中,主管级别以上的女性占高管总人数的30%,而在日本,这一比例只有11%,“连欧美国家的中等水平都不到,甚至低于一些亚洲国家的水平”。
巨大的落差暗示潜在的优势。高盛日本策略分析师松井凯蒂表示,如果政府能将女性参与社会劳动的比例提高到男性水准,同时缩小男女在职场上的地位差距,就有可能将日本的GDP拉高15%。
今年5月公布的数据也显示,日本政府为充分发挥“娘子军团”的力量而力推的措施有了一定成果:2014年日本15~64岁的女性当中,就业率平均值为63.6%,“是1968年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
去年9月,日本政府专门成立了旨在支持女性就业的女性全面发展问题总部。副总部长有村治子表示,2014年有工作意愿但未实际就业的日本女性有303万人,未来,若工作与育儿环境逐步改善,女性就业率将进一步上升。
在众多日本企业中,化妆品公司的女性雇用率最高。日本著名化妆品品牌资生堂明年就能达到新法规定的女高管标准,女性雇员的人数也将达到总雇员的80%。日本老牌企业三德利饮料集团则表示,公司正在积极展开培训女干部的课程,准备把女干部的录用率提高三成。
8月底,日本国会通过《推动女性活跃于职场》的新法案,规定规模在300人以上的日企都要提交雇用女性员工的现状报告以及未来计划,同时要求“到2020年,日本公司高管层中至少三成是女性”。
安倍上台后,一直极力提倡女性就业,称要引导女性进入职场,以弥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
被安倍指定负责推动女性就业的内阁行政改革及女性活跃担当大臣有村治子指出,本次法规的出台是要确保日本女性的职场能力获得充分发挥,“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单位,我们都要给予她们支持,这是男女参与社会机会平等的重要表现”。
该法案将于明年4月开始实施。根据这一法案,对于无能力或抗拒履行的企业,政府将予以特别监督;如果发现企业呈报的女性员工比例高于实际,属于伪造行为,公司将受到严厉惩罚。
受教育程度高 进入职场的比例低
托儿所里的孩子睡得正香。刚生完孩子没多久的奥里竹崎想把孩子送到这里,但等候名单上已排了200多人。她告诉新加坡《联合早报》:“我准备明年4月重返东京某银行的工作岗位,但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托儿机构,我就无法复职。”
这是日本女性生育后普遍的窘境。《联合早报》指出,在发达国家中,日本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较高,但进入职场的比例是最低的。很多女性从名牌大学毕业后,都把嫁得如意郎君、在家相夫教子作为人生目标。还有些人在生育后选择重回职场,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托儿机构,被迫滞留家中。
对比美德法日四国的女性就业曲线,前三国都是一般意义上的弧型曲线,女性从20多岁进入职场后呈现上扬趋势,到50岁左右开始下滑,直至退休。但日本呈现M型曲线,30~40岁的女性婚后多数留在家里,或是生子后选择复职,下滑再上升的就业走向非常明显。
日本首相安倍从2013年开始呼吁“重启女性的力量”,提高日本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让已婚女性重返职场成了“安倍经济学”中的重要策略。他曾承诺,在2018年前,在需求最迫切的东京等地区设立40万个托儿中心,让妈妈们安心返回职场。
政府欲发挥“娘子军团”的力量
日本长久以来重男轻女和男尊女卑的传统,导致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不高。《日本经济新闻》刊载的数据显示,在欧美大公司中,主管级别以上的女性占高管总人数的30%,而在日本,这一比例只有11%,“连欧美国家的中等水平都不到,甚至低于一些亚洲国家的水平”。
巨大的落差暗示潜在的优势。高盛日本策略分析师松井凯蒂表示,如果政府能将女性参与社会劳动的比例提高到男性水准,同时缩小男女在职场上的地位差距,就有可能将日本的GDP拉高15%。
今年5月公布的数据也显示,日本政府为充分发挥“娘子军团”的力量而力推的措施有了一定成果:2014年日本15~64岁的女性当中,就业率平均值为63.6%,“是1968年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
去年9月,日本政府专门成立了旨在支持女性就业的女性全面发展问题总部。副总部长有村治子表示,2014年有工作意愿但未实际就业的日本女性有303万人,未来,若工作与育儿环境逐步改善,女性就业率将进一步上升。
在众多日本企业中,化妆品公司的女性雇用率最高。日本著名化妆品品牌资生堂明年就能达到新法规定的女高管标准,女性雇员的人数也将达到总雇员的80%。日本老牌企业三德利饮料集团则表示,公司正在积极展开培训女干部的课程,准备把女干部的录用率提高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