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8月0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智能手机:治疗抑郁症的好帮手

本报特约撰稿 张俊 《 青年参考 》( 2015年08月04日   23 版)

    智能手机有望成为普通人排查自身心理问题的便捷工具;通过将衡量社交水平和日常行为模式的数据上传并汇总,它为针对抑郁症的干预性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智能手机能“感受”到使用者的愉快与痛苦?这并不夸张。

    今年春天,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一个人使用智能手机的习惯,预测其是否患有抑郁症。新近发表于《互联网医学研究杂志》的结论,颇令人惊喜。

    美国《每日野兽》网站指出,研究人员通过GPS和手机内置的各种传感器对抑郁行为的程度加以测量,以此作为判断受试者精神状况的基础,准确率据称可达86%。

    若广泛应用到现实中,这项研究成果有望成为对抑郁症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利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约3.5亿人被抑郁症困扰;尽管患者总数庞大,但只有不到半数接受治疗,如此低的比例,更多是因为他们缺乏自我排查的便捷手段。

    新研究由西北大学行为干预技术中心主任戴维·C·莫尔博士领导。研究团队表示,抑郁症表征的主要指标,包括在特定区域(如工作场所和家里)消耗的时间以及电话交往所消耗的时间。为期两周的试验期间,有28名志愿者的数据充分到足以进行分析。

    每位参与者都要下载一款由研究人员编写的手机APP,即一个传感器数据采集应用程序,它依靠GPS之类的功能跟踪受试者的行动。此前,手机传感器数据已被用于确定抑郁症患者的日常社会交往水平;此次研究,则首次启用了个人地理位置信息来强化研究效果。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我们不必主动询问,就能检测出某人是否有抑郁症及其症状的严重程度。”莫尔博士在报告中解释说,手机已融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为心理健康调查提供了方便之门,而无需专门的设备或问卷。“将手机作为中间媒介,实验参与者无须耗费额外精力;我们不仅有了衡量抑郁行为的客观标准,而且能在后台悄悄开展研究。”

    目前,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不少健康类应用程序和数据检索服务,用以检测从体重到心跳的一切;由此推知,心理健康成为下一个热门领域,完全合乎逻辑。

    略显讽刺的是,早先的研究结论显示,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抑郁。去年6月,美国贝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对346名大学生日常使用手机的情况和他们的心理健康指数进行了分析。结论是:那些智能手机使用最频繁的人,“更容易倾向于情绪化、物质主义和喜怒无常等”,而且“更不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上”。

    不过,该项研究同样显示,那些重度“手机控”通常也会设法改善自身的情绪。研究人员指出:“不停地检查邮件、发送短信、发微博和网上冲浪,可以作为镇静剂,让情绪不稳定的人得以分散当天的烦恼。”如果不开心的人已经亲密地与手机绑在一起,而且在寻找自救之道,那么,他们很有可能接受把手机作为一种诊断工具来使用。

    美媒还提到,西北大学的最新研究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譬如,抑郁从轻到重分为几个程度,而在这项实验中,每个人的抑郁程度都是自行报告的,换言之,部分参与者可能夸大或低估自己的症状。另外,尽管通过手机上传并汇总的数据似乎表明某些行为与抑郁之间存在相对紧密的关联,但研究并未充分考虑其他潜在因素,如慢性疾病等的干扰。

    虽然研究人员眼下依然无法确定地说,今后可以用智能手机来检测抑郁症,但他们相信,这方面的探索已为心理治疗“解锁”了一条潜在的新路。“尽管存在缺陷,(用手机)被动地检测行为模式的能力,仍意味着激活新一代行为干预技术的可能性。”研究报告写道。

    至少在莫尔及其同事看来,将无所不在的智能手机引入与抑郁症斗争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丰富医护人员的选择,亦可帮助患者“克服对传统心理治疗方法的心理障碍”。

 

智能手机:治疗抑郁症的好帮手
4招,击退你对巧克力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