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街头为何少见小贩摆摊?
肖敏捷
《
青年参考
》(
2015年04月15日
03
版)
地摊是反映就业市场的镜子。要解决地摊引起的矛盾,不能只靠强制管理,而应大力开拓正规就业市场,并通过简政放权鼓励个人创业,促进地摊“升级换代”。
两年前的4月4日,受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之邀,时任亚洲开发银行总裁黑田东彦出任日本央行总裁。记得那天的记者会上,黑田高调宣布:为使日本经济从长期通缩中摆脱出来,决定执行“超常规的金融缓和政策”。更让海外投资家赞叹不已的是,黑田明确提出,要在两年内让日本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2%——斩钉截铁,毫不含糊。
比黑田更富男子气的,是出任日本央行副总裁的岩田规久男教授,他在国会答辩中立誓:不达目标,立刻请辞。
两年一晃而过,日本的通胀率离黑田提出的目标差之千里。在近几次的记者会上,这位总裁的口齿似乎不如以前利索了;岩田也绝口不提当年的信誓旦旦,只说“将继续努力”。
但能否就此下结论说,所谓的超常规金融缓和政策没有效果呢?也不尽然。
人算不如天算。去年此时,日本政府将消费税率从5%提到8%,结果使刚开始有起色的个人消费夭折。近半年来,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下探而拉低了物价,也是黑田等人没料到的。但从日本股市创15年来新高、企业盈利改善等情况看,积极的信号也不少。
笔者最重视的是有关就业的一些指标。最新数据显示,日本目前的失业率为3.5%,有效求人倍率(编者注: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它表明了劳动力市场中每个岗位需求所对应的求职人数)为1.15倍,换句话说,如果不挑肥拣瘦,基本上谁都能找到工作。这说明,日本近期就业状况明显改善,且慢慢接近上世纪80年代的顶峰期。经济发展的目的就在于为国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仅此一点,笔者以为,黑田上任以来的金融缓和政策还是有效的。
许多来日本旅游的中国朋友,应能体察到日本就业市场的改观。前不久,笔者的母亲来东京探亲,她去超市购物后吃惊地说,在收银台工作的老太太看上去和她年纪差不多。很多朋友也表示,在东京“打的”时碰到的都是中老年司机。
笔者在此提个建议:诸位来东京访问时,可在逛街之余留意一下在大街小巷或百货店、酒店周围,有没有大家熟悉的地摊?这是一面反映一国就业市场的镜子。
在日本,摆地摊需取得道路使用许可证,卫生、消防等各部门的监管也十分严格,就连擦鞋匠也需要营业执照,这一点跟国内的城管大同小异。但是,除了偶尔能在车站附近碰到开小卡车卖水果的果农,东京街头的地摊极为少见——原因在于没有需求。
由于日本大城市的商业网点十分健全,商品流通高度市场化,地摊几乎没有多大生存空间。另外,正规的就业市场和灵活多样的雇佣方式,为多数人提供了较稳定的谋生手段,通过摆摊自食其力的必要性不大。
日本并非从来没有地摊。二战后,东京上野一带也曾地摊如云,后来,随着经济发展,不少摆摊的“自营业者”开始企业化并拥有固定店铺。对“自营业”或个体户,日本政府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生存环境比较宽松,业主能否经营下去,主要看个人努力。
所以,笔者每当看到国内有关城管与摊贩冲突的消息,心情就变得沉重。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从深度和广度上大力开拓正规就业市场,为希望就业并有劳动能力的国民提供机会。另外,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活力来自民间”,通过简政放权鼓励个人创业,促进地摊早日“升级换代”,才是功在长远的必要之举。
(作者生于中国西安,自武汉大学毕业后,作为日本文部省公费留学生赴日留学,先后就读于福岛大学和筑波大学,目前是SMBC日兴证券经济分析师。)
▋原载日经中文网,本文有删节
地摊是反映就业市场的镜子。要解决地摊引起的矛盾,不能只靠强制管理,而应大力开拓正规就业市场,并通过简政放权鼓励个人创业,促进地摊“升级换代”。
两年前的4月4日,受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之邀,时任亚洲开发银行总裁黑田东彦出任日本央行总裁。记得那天的记者会上,黑田高调宣布:为使日本经济从长期通缩中摆脱出来,决定执行“超常规的金融缓和政策”。更让海外投资家赞叹不已的是,黑田明确提出,要在两年内让日本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2%——斩钉截铁,毫不含糊。
比黑田更富男子气的,是出任日本央行副总裁的岩田规久男教授,他在国会答辩中立誓:不达目标,立刻请辞。
两年一晃而过,日本的通胀率离黑田提出的目标差之千里。在近几次的记者会上,这位总裁的口齿似乎不如以前利索了;岩田也绝口不提当年的信誓旦旦,只说“将继续努力”。
但能否就此下结论说,所谓的超常规金融缓和政策没有效果呢?也不尽然。
人算不如天算。去年此时,日本政府将消费税率从5%提到8%,结果使刚开始有起色的个人消费夭折。近半年来,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下探而拉低了物价,也是黑田等人没料到的。但从日本股市创15年来新高、企业盈利改善等情况看,积极的信号也不少。
笔者最重视的是有关就业的一些指标。最新数据显示,日本目前的失业率为3.5%,有效求人倍率(编者注: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它表明了劳动力市场中每个岗位需求所对应的求职人数)为1.15倍,换句话说,如果不挑肥拣瘦,基本上谁都能找到工作。这说明,日本近期就业状况明显改善,且慢慢接近上世纪80年代的顶峰期。经济发展的目的就在于为国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仅此一点,笔者以为,黑田上任以来的金融缓和政策还是有效的。
许多来日本旅游的中国朋友,应能体察到日本就业市场的改观。前不久,笔者的母亲来东京探亲,她去超市购物后吃惊地说,在收银台工作的老太太看上去和她年纪差不多。很多朋友也表示,在东京“打的”时碰到的都是中老年司机。
笔者在此提个建议:诸位来东京访问时,可在逛街之余留意一下在大街小巷或百货店、酒店周围,有没有大家熟悉的地摊?这是一面反映一国就业市场的镜子。
在日本,摆地摊需取得道路使用许可证,卫生、消防等各部门的监管也十分严格,就连擦鞋匠也需要营业执照,这一点跟国内的城管大同小异。但是,除了偶尔能在车站附近碰到开小卡车卖水果的果农,东京街头的地摊极为少见——原因在于没有需求。
由于日本大城市的商业网点十分健全,商品流通高度市场化,地摊几乎没有多大生存空间。另外,正规的就业市场和灵活多样的雇佣方式,为多数人提供了较稳定的谋生手段,通过摆摊自食其力的必要性不大。
日本并非从来没有地摊。二战后,东京上野一带也曾地摊如云,后来,随着经济发展,不少摆摊的“自营业者”开始企业化并拥有固定店铺。对“自营业”或个体户,日本政府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生存环境比较宽松,业主能否经营下去,主要看个人努力。
所以,笔者每当看到国内有关城管与摊贩冲突的消息,心情就变得沉重。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从深度和广度上大力开拓正规就业市场,为希望就业并有劳动能力的国民提供机会。另外,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活力来自民间”,通过简政放权鼓励个人创业,促进地摊早日“升级换代”,才是功在长远的必要之举。
(作者生于中国西安,自武汉大学毕业后,作为日本文部省公费留学生赴日留学,先后就读于福岛大学和筑波大学,目前是SMBC日兴证券经济分析师。)
▋原载日经中文网,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