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2月2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好制度使民众敢于惩治不公

作者 叶竹盛 《 青年参考 》( 2015年02月26日   03 版)

    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维护正义的人群规模不一,其中关键不在于人类的大脑结构,而在于人们生活在其中的制度,在多大程度上容许正义得到伸张。

    最近看了一集很有意思的“真人秀”节目:广东的一家电视台,在广州某餐厅设置了隐秘摄像机,安排演员扮成流浪汉和餐厅店长等角色。

    节目首先让一位女士带着一个“流浪汉”进入餐厅,给他50元,并交代服务员给他点餐,女士借口要上班就匆忙离开了。“流浪汉”披着凌乱的长发,衣衫不整,十分邋遢,还偶尔咳嗽几声。女士刚出门,“店长”就出场了,开始不断刁难“流浪汉”,以衣冠不整影响其他顾客就餐为由,要赶他出去,甚至要拿走女士留下的钱。

    节目的目标是,拍摄“不明真相”的群众对“店长”行为的反应。类似的情节我经常在海外电视节目上看到,在国内还是首次。国外的此类节目中,旁观者见到“流浪汉”或其他弱势角色遭到不公正待遇,常常“拔刀相助”,这类日常生活中的义举总是令人深为感动。

    国人经常遭受“冷漠、自私、无公德心”的指责,因此,刚看到这个节目时,我一度有点担忧——同胞们会不会像老外一样,为“流浪汉”挺身而出呢?

    事实证明,国人和老外同样具有正义感。在隐秘镜头之下,有多名顾客用不同方式向“流浪汉”伸出援手,既有给钱给食物的,也有邀请被驱逐的“流浪汉”到自己桌子同坐的。节目组甚至安排了一位女士扮演刁钻的顾客,抱怨“流浪汉”太脏,影响自己进餐,结果引起了在场顾客的众怒,纷纷指责这位女士才是影响大家吃饭的人。

    更有意思的是,节目还录下了几位外国人的反应:一位男性老外追上被赶出门的“流浪汉”,给他钱,还安抚了他一会儿;同行的女老外见到“流浪汉”受到羞辱,难过得哭了。一位土耳其人用中文制止了“店长”,把“流浪汉”邀请到自己桌上一同吃饭,并和他聊了好一会儿,甚至鼓励“流浪汉”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正义是怎么起源的?为什么不同人种、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人,对同样的事件会有类似的反应?2000多年前,孟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正义扎根在人们的心灵之中”。

    2000多年后,孟子的理论在科学上得到了部分验证——名叫费尔的认知神经学者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称从人的大脑中发现了人们维持正义、惩罚不公正行为的科学基础。他指出,一些人见到不公正的行为时,大脑中一个叫做背纹体的部位会被激活,使他们产生惩罚自私者的意愿。

    正义观是人类最重要的价值观。面对被欺侮的流浪汉,不论是出于恻隐之心,还是出于惩罚不公者的神经冲动,都有人愿意挺身而出。我们有相同的心灵,有相同的头脑,因此有了相同的价值观,这种共同的属性,不能因为地域或政治的原因而被人为割裂。

    正义有相同的起源,但未必有相同的呈现。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社会,愿意和敢于维护正义的人群总是规模不一的。问题并不在于某个时代或是某个社会的人具有不同的心灵和不同的头脑,而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制度能在多大程度上容许我们充分发挥正义观,使我们敢于且愿意表现出正义。

    假如那个餐馆有强大的保安阵容,“店长”有底气执意不顾他人阻拦,非要将“流浪汉”赶出餐馆,此时胸中有恻隐之心、脑中有公正之意的旁观者们,还敢于或愿意挺身而出吗?如果说餐馆为了盈利而不愿意动用强力惹怒消费者,那么,把节目的场景换成公园该如何呢?换成一个国家,又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呢?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法学博士、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载共识网

 

中国土豪苦练“贵族范儿”是个好消息
好制度使民众敢于惩治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