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2月2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中国土豪苦练“贵族范儿”是个好消息

作者 戴晓雪 《 青年参考 》( 2015年02月26日   03 版)

    法国人说,三百年才出一个贵族。当下,中国一些“前卫土豪”似乎正在打破这个魔咒,他们折腾自己、“虐待”自己,慢慢变得有一些贵族范儿了。

    上个月,我和一批企业家及其家属去澳大利亚游学。一行人共进早餐后便兵分两路,老板们以“学”为主,家属们以“游”为主。“学”者不是去著名公司、机构考察,就是去著名大学听教授讲文化、经济、历史,还与世界500强公司CEO面对面交流对话。

    晚上全团共进晚餐后,参与者还要进行小组讨论,或与在当地的中国企业家探讨跨国投资的经验教训。繁忙的学习加上时差,大家明显有一些疲惫不支,可是没有人抱怨或“溜号”。太太们也基本以观景为主,不再热衷于烧钱买LV包包。

    在行程安排里,从甲地到乙地有时要坐好几个小时的车,大家似乎不舍得把这段时间用来睡大觉或随意侃大山,一再要求我给他们讲讲课。说实在的,这种非礼堂非教室的环境对我来说还真有些挑战。记得曾经在某企业家的私人游艇上讲过课,当时没有话筒,坐席分散;好在大家的参与度高,也不留遗憾。然而,这回是在车厢里,我坐在前排,手里拿着话筒,身上系着安全带动弹不得,虽然坐席整齐,我却看不全后面听众的脸。

    车上,我把一路上观察到的、团员们无意“暴露”出来的、本土老板的习性一点点拨弄出来。我问大家,是否注意到在大厅集合或出入酒店时,我们的声音分贝跟别人有些不同?像不像这座楼是被我们买下的?若我们没有故意影响旁人的意思,谁能抖落出个招呢?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团员分享了自己的观察:欧洲、日本团跟我们在同一大厅集中,只见其人,不闻其声。他们的“做派”是大家先把头攒到一块儿,聚成小圈,然后“窃窃私语”。另一位团员忍不住插话:“我们就像刘三姐隔着三里远就向阿里郎喊起嗓子来了。”

    第二天,在公共场合,大家都自觉地围成小圈,尝试说“悄悄话”了。

    后面的行程中,车上的课仍在继续。一天我问大家,当飞机上、餐馆里的服务员问我们要“Tea or coffee”时,你一般怎么说?几位老板马上自信地抢答:“Tea!”我说,答案正确,不过,我们要是在“Tea”后面加上一个“please”,听起来哪个更客气、更礼貌一些呢?大家回答,应该是后者吧。他们坦承,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此后,我在餐馆或咖啡厅听到,土豪们都能客气地回答:“Tea, please”,而且眼睛看着服务员并面带微笑。

    这群特殊的人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牛津大学出版社负责人透露:“Tuhao”已经像“Dama”和“Hukou”等词一样,进入《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范围。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将中国“土豪”比作美国的“贝弗利山人”,说他们对奢华的热衷成为全球奢侈品行业的支柱,不过也因为品位不高而遭到鄙视、嘲笑和抨击。

    据说,国内某富豪很想亲眼目睹妮可·基德曼和汤姆·克鲁斯的风采,通过梦工厂创始人卡森伯格帮忙安排。大明星按时赴约,富豪却迟到了将近一个小时。当对方关心地问及原因时,他回答:“我的私人飞机停得太远!”他故意将“私人飞机”着重强调了一下。老卡听了,不动声色地甩出一句:“是吗?我的私人飞机也停得不近啊。”言下之意无非是,有架私人飞机至于这样嘚瑟吗?如果不讲礼仪,就是全身刷上金漆也难以得到敬重啊。

    让人欣慰的是,已经有一部分中国土豪在探究“贵族”究竟为何物,而且已经开始体验“贵族生活”了。去年,一些企业家去英国剑桥游学一个月。拥有几十亿、上百亿财富的他们住进十几平米的学生宿舍,啃三明治,去洗衣房,骑自行车。早上5点起床做高强度的划艇训练,白天学语法、历史,还要学习英语诗歌写作和朗诵。晚上,他们有时候跟学院的院长共进晚宴,晚餐结束后,还要练习英式辩论直至深夜……他们在脑力和体力上挑战着自己的极限,在行为上严格自律,他们的口号是“放下、归零、再出发”。

    “三代出贵族”似乎是定律。法国人说,三百年才出一个贵族。当下,中国一些“前卫土豪”似乎正在打破这个魔咒,他们折腾自己、“虐待”自己,慢慢变得有一些贵族范儿了。

    原载财富中文网,本文有删节

 

中国土豪苦练“贵族范儿”是个好消息
好制度使民众敢于惩治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