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2月2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中国高铁“出海”须越过跨文化障碍

作者 张煌 《 青年参考 》( 2015年02月26日   02 版)

    中国高铁的技术输出,既要有需求的对接,也要有文化和心理的对接,必须正视不同社会文化的差异性,在对目的国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制定灵活的战略。

    受国际油价下跌等因素影响,墨西哥已宣布无限期搁置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高速铁路项目。这是继去年11月4日高铁合同被取消后,中国向墨西哥的高铁输出遭遇二度搁浅。

    中国高铁技术成熟、性价比高且运营经验丰富,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上述优势并不足以确保中国高铁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畅行无阻。中国高铁在进入墨西哥时遭遇的两次挫折,从侧面反映出当前中国高铁战略存在的问题。

    第一次挫折就是去年11月的撤标事件。在程序合法的情况下,墨西哥政府为何要撤销招标?一个直接原因在于,独家参加竞标,引发民众对竞标与评判过程透明性的质疑。正如墨方公告所述,政府希望获得一个完全没有社会和议院质疑的招标结果。

    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中国海外工程模式的痼疾。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时,高度依赖 “上层路线”,工程的开展建立在与所在国政府和精英阶层密切联系的基础上。

    这一路线的优势在于能够高效获取行政资源的支持,弊端在于缺乏与民众和媒体的沟通接触。面对墨西哥发达的舆论,这一传统路线遭遇空前阻力。投标竞争者与公众知情权的双向缺失,极易造成对立的舆论导向以及受此煽动的民间质疑情绪。

    新近发生的二次搁浅,暴露出中方企业把握国际投资环境的不足。较之国内投资,国际投资的环境相对陌生,影响因素亦更为复杂,在当前中国缺乏保护海外投资的专门机构和相应力量的形势下,对国际投资环境评估的“毫厘之谬”,就可能造成投资收益上的“千里之差”,中国高铁输出对墨西哥投资环境的错估,就是一个缩影。

    第三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墨西哥政府对中国高铁输出的警惕。二战后,欧美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的技术援助,往往附带苛刻的政治、经济要求。今天,中国以低廉的价格获取高铁的修筑权,可能引发所谓的“中国高铁威胁论”——修筑高铁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渗透”?这同样可能成为左右墨西哥政府高铁决策的关键因素。

    技术社会学理论认为,技术的生长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民族文化、社会心理、政党和民众意愿等主观因素,同样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高铁优势与海外输出困境之间的反差说明,技术成熟度与需求牵引并非决定技术转移的全部因素。

    有鉴于此,中国高铁的技术输出,既要有需求的对接,也要有文化和心理的对接,必须正视不同社会文化的差异性,全面了解所在国家的历史传统、制度安排、媒体舆论、消费倾向乃至风俗习惯,从而制定灵活的战略。比如,在汽车文化高度发达的欧美社会,乘坐高铁意味着对自由出行的弱化,因此,实现高铁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无缝链接,提供可替代自驾行的一站式公共交通服务,应当成为中国高铁输出欧美的必由之路。

    对中国周边国家,构建以中国为起点的高速铁路网络,必须摆脱“朝贡体系”传统和“文明中心主义”思维的桎梏,以包容、开放的态度,规避高铁出口可能遭遇的跨文化障碍,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开展高铁合作。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还可能引发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粉墨登场。针对那些对中国高铁存有疑虑和警惕的国家,中国应当更积极而耐心地阐释自身和平发展的意图,中国高铁输出与中国制造的其他商品一样,都是全球化背景下由市场机制主导的经济行为。

    中方在清晰表达其在高铁开发中走合作共赢道路的同时,应以务实的做法,广泛吸纳输入国的技术精英、行政精英,参与高铁的设计、研发与运营维护,共同把高铁产业的蛋糕做大,使高铁输出的利益尽可能地惠及当地普通民众。

    (作者是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与全球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本文有删节

 

中国高铁“出海”须越过跨文化障碍
政治腐败:恐怖主义横行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