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1月0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安倍政治学”的死结

孙兴杰 国际关系史博士 《 青年参考 》( 2014年11月05日   02 版)

    安倍本身对经济的兴趣不高,要让“失去二十年”的日本经济焕发青春,难上加难。“安倍经济学”已成了“日本回来”的第一个死结。“安倍经济学”不能奏效,那“安倍政治学”就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美联储决定结束量化宽松,几乎同时,日本央行决定扩大量宽的规模,增加基础货币的供给。日本央行的确是安倍首相的好伙伴。

    安倍经济学有三支箭,第三支箭没有射出却准备继续射第一支箭,受消费税上调的影响,日本经济增长率大幅下滑,“安倍经济学”遭遇挑战。“安倍经济学”的核心目标并非经济,而是重振日本作为东亚经济大国的雄风,经济服务于政治。

    “安倍经济学”不能奏效,那“安倍政治学”就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短板与死结。

    “安倍政治学”的核心是让日本走向正常国家,成为东亚乃至全球的政治大国。“安倍政治学”也有几个支柱:经济振兴,日本必须在东亚占据一席之地,才有可能占据地区鳌头;解禁集体自卫权,让自卫队变成国防军;全方位的外交,不仅要与美国强化同盟关系,还要与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国家加强联系,形成以日本为中心的陆海复合的地缘空间。

    安倍上台一年多来,在这几个方面都有所作为。“安倍经济学”率先推出,货币与财政的刺激的确推升了日本的GDP增长率,一度超过6%,但是,货币与财政的刺激空间有限,尤其是日本的债务率已超过250%。有学者就说,日本的福利国家制度已经破产,依靠政府年金的老人生活不易,政府的债务可能需要两三代人才能还清。好在政府的债务主要由本国公民持有,风险比较小,但财政整固意味着要增税,于是消费税要上调。对于依靠固定收入的中下层而言,消费税意味着财富转移到政府去了。安倍政府的通胀目标也让一些日用消费品价格大幅上涨,通胀其实是对穷人的无形掠夺。

    “安倍经济学”承载着重要的政治目标——避免中日之间GDP总量差距过大。其实日本在技术实力、海外资产等方面还是优于中国的,但“中国崛起”的印象在2010年之后日渐清晰,也引发了日本的焦虑感。

    在经济竞逐的时代,GDP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代表了趋势。日本衰落的形象形成后,对日本的国家战略和国际地位将产生不小的影响。经济已经高度成熟的日本,要进入创新的轨道,也不容易。老龄少子是日本经济面临的主要难题,一个老人社会是很难创新的,另外,老人为自己存下了养老金,形成了高额的养老基金,而这些基金又主要购买了国债等低风险的金融产品,加上劳动力市场比较僵化,企业的创新意愿并不足,即便负利率,企业贷款意愿还是不强。而“安倍经济学”并没有从经济结构上改革日本,只是在货币与财政上打转转。毕竟改变劳动力市场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安倍有没有这个魄力还有待观察。

    安倍本身对经济的兴趣也不高,要让“失去二十年”的日本经济焕发青春,难上加难。“安倍经济学”已成了“日本回来”的第一个死结。

    在防务与外交方面,安倍下了很多力气,参拜靖国神社、解禁集体自卫权、积极和平主义,这些动作都代表了安倍的“爱国主义”,希望通过恢复日本人的自豪感来激发日本的活力。解禁集体自卫权是个大动作,辅之防务政策的调整,日本在理论上有了介入周边乃至全球事务的可能性。问题也随之来了,日本要重新武装就必须花钱,二战后日本奉行和平主义、民主主义,将安全委托给了驻日美军,从而节省了大量的防务开支。

    值得一提的是,安倍的外公岸信介就奉行经济立国,大力发展日本经济。安倍也想学伊藤博文、岸信介这些人的思路,但只得其形,未得其神。日本民主化已经半个多世纪,纳税人对军费开支也保持着警惕,另外军队并不能吸引社会的精英,所以,安倍在国内的政治动员也是有限的,民众更关注的是日常生活,而不是高大上的政治与军事议题。

 

“安倍政治学”的死结
意大利“辛德勒”缘何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