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9月1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看不见”的诱惑:

人类为何如此迷恋隐形

作者 [英] 莎莉·维克斯 译者 陈荣生 《 青年参考 》( 2014年09月10日   32 版)

    《隐形:看不见的诱惑》(Invisible: The Dangerous Allure of the Unseen),利海出版公司2014年8月,336页。

    “隐形”的概念横跨科学和魔法的领域,并涉及心理学、神秘主义、宗教崇拜等外延。归根结底,试图让自身变得不可见的幻想背后,是人类对未知力量的渴求。

    菲利普·鲍尔的新著《隐形:看不见的危险诱惑》是笔者真心喜爱的那类书。首先,这部作品相当清爽,也很诙谐。其次,它充满了深奥的信息。最重要的是,鲍尔无时无刻都在展示他广博的学识与刻苦的钻研,而非对知识的刻意炫耀,并且鼓励读者展开联想。

    正如书名所示,他探讨的主题是“隐形”——让自身变得不可见。书中列举的种种事实和理论都指向一个中心:在人类文明史上,隐形发挥了“悠久而可敬的作用”。

    全书开篇指出——就像所有儿童都知道的那样——隐形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事关“存在”(或“非存在”)。隐身术带来的神秘力量,不仅成为神话和童话的素材,也是许多宗教的基础。作者据此提出,对超自然现象的崇拜,是令我们对隐形着迷的因素之一。

    这种想法延伸出通往无数方向的幽深小径。首先是心理学。鲍尔引用了4岁以前的儿童普遍相信,只要闭上眼睛就能让自己“隐形”的例子,称这种看似非理性的童真有着复杂的认知基础。对2~4岁儿童所做的实验表明,小孩子并不会假设你看不到他们的头或脚,但会相信“本我”可以不被察觉,这个“本我”与他或她的肉身并非相同的概念。“进一步的测试表明,对儿童而言,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即知道那个人的存在——取决于互相对视的动作,换言之,儿童认为,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只有目光相接,才会被对方接受为事实。”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有代表性的:“我们不应考虑儿童为什么会如此幼稚,而是应该意识到,他们对‘本我’的认知是多么超凡。”这种现象,其实已经上升到哲学层面。

    《地板下的小矮人》是我儿时的至爱,男女主角的对话显示,人并不总希望被“看到”:

    伯德茫然地看着她。“我被‘看到’了。”他说。

    霍米莉盯着餐桌。过了一会儿,她抬起她那苍白的脸。“很糟糕吗?”她问。

    伯德不安地走动。“我被‘看到’了。这还不够糟糕吗?”

    《隐形》最炫的章节讲的是各种匪夷所思的隐身术:猿猴或猫头鹰的眼睛、甲壳虫粪便、用蚕豆堵喉的自杀者的头颅、蝙蝠的心脏、被活活煮熟的猫的骨头……都是施法材料。相关的法术因此显得恐怖而邪恶,传递出追求隐形和所谓“黑色艺术”间的紧密联系。

    鲍尔认为,想成为隐形人,从最深层次看,缘于你我对力量的一种渴望,因为,“如果一个人隐形了,他就不会被要求承担责任”。他为此引用了寓言故事《古阿斯的戒指》,其中提到,借助一枚魔戒的力量,戒指的主人神不知鬼不觉地盗走了一位女王和一个王国。正如柏拉图所指出:“没有人会拒绝碰触不是自己的东西——如果能够安全将其拿走的话。”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令人愉快的纲要,作者尖锐的评论也颇具价值。“隐形提供了一条通道,让人们带着欲望、诱惑和可能性进入阈限之地。这也正是《指环王》中的至尊魔戒能够提供一种比‘哈利·波特’系列中的隐形斗篷更令人满意、更神奇、更有效的象征意义的原因……魔力绝不该是偶然的或世俗的。”依我看,这话真是太精辟了!

    在充足的文学、历史和哲学资料的协助下,身为科技作家的鲍尔探索了“超自然力”的相互作用,这个概念甚至得到了诸多近现代科学名人的支持。以牛顿为例,他同时胸怀对科学和超自然力的信仰。威廉·克鲁克斯则认为,科学发现是用于培育对超自然力的信念的。19世纪末,詹姆斯·麦克斯韦收到克鲁克斯的一份论文后,强烈支持该文的出版,即便它是克鲁克斯从迈克尔·法拉第那里盗来的,目的是推销其“辐射物”是种超自然力的理念。

    文学作品也将某种“看不见的光线”与超自然力联系。吉卜林认为,我们是受体,能通过“以太”接收来世的信息,这是他借助《无线电》这部作品想要阐述的理念;在该书中,一位患痨病的年轻人从去世已久的济慈那里得到了数行诗。

    所有这一切导致了令人不安的现状:在远未戒绝神话和魔法的同时,先进技术已开始着手生产“隐形斗篷”了。如鲍尔所言,魔法不是科学的对立面,而是成了科学的灵感。H·G·威尔斯的《隐形人》一书提出的理论固然已被证伪,但在21世纪,仍有人试图创造“一个用来传送光的人造以太,由科学家自行制定的规则来管控……这就是所谓超材料科学的信条:如果自然界无法提供能够按照我们的需要运行的物质,我们就应该制造它们。”

    对于不是科学狂人的你我来说,这其中蕴含着某种令人忧虑的前景,有着敏锐眼光的鲍尔对这种前景的危险性进行了一些审慎的观察。我喜欢这本书的很多东西,但也许我最喜欢的是他的总结:“正如隐形的历史所示,神话不是给工程师的蓝图。它比这种蓝图更重要。”

    英国《卫报》

    关于作者:

    菲利普·鲍尔(Philip Ball),英国当代知名自由科技作家,牛津大学化学专业学士,布里斯托尔大学物理学博士,曾任物理科学编辑和顾问编辑,为《新科学家》、《纽约时报》、《卫报》、《金融时报》、《新政治家》、《BBC未来》等主流媒体撰稿,涉及的内容从水的性质到政治哲学,无所不包。此前,鲍尔推出了《好奇》、《非自然的》、《音乐本能》、《魔鬼的医生》、《石头的世界》、《太阳和月亮的坠落》等众多科普专著。

 

人类为何如此迷恋隐形
破译餐馆菜单中的价格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