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书店:爱书人栽下文化绿洲
编译 姜琳
《
青年参考
》(
2014年08月13日
32
版)
 |
|
社区书店犹如钢筋水泥丛林中的文化绿洲。在美国大城市,这类书店的诞生和壮大,往往不是出于追求利益的动机,而是爱书人兴之所至和持之以恒的结果。
亚当·伯纳勒斯和丹尼斯·迪亚斯在洛杉矶市区东部的一个小铺面开起“书页”书店时,很多人觉得这对情侣的阅读品味太高了。那是4年前的春天,“书页”书店里的货品稀稀落落,有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还有《包法利夫人》和《堂吉诃德》。
首批进店的顾客中包括一位上了年纪的拉丁裔男子,他以教训人的口气,建议两位店主卖汽车杂志和修理手册。伯纳勒斯和迪亚斯不为所动。接着,附近高中和大学的学生开始光顾这里。一位自称“费尔南多”的少年非俄罗斯小说不看,“因为俄罗斯小说是最好的”。另一位女青年放话说,要把这个小小门面里所有的非裔美国诗人的著作全买下来。
如今看来,“书页”无疑是洛杉矶东部的一片文化绿洲。住在几个街区外的老主顾、摄影师拉斐尔·卡德纳斯表示,“他们开张前,在这个地方能看到的只有《圣经》。”
“书页”虽不起眼,但基于“对顾客忠诚”的理念,很快摆上了俄罗斯文学经典和非裔美国作家的选集。伯纳勒斯和迪亚斯还到二手市场搜罗旧书,让“书页”的库存逐渐达到两万册——与那些大牌连锁书店比起来不值一提,但在这个多数居民说西班牙语或者西班牙式英语、到处都是栽满仙人掌的院子和墨西哥玉米薄饼的地方,它算得上名副其实的老大了。一位市政助理称,“这是洛杉矶东部仅有的英语书书店,也是这里惟一的非宗教书店。”
伯纳勒斯今年31岁,迪亚斯28岁,两人都在有拉美血统的家庭里长大,从小就对阅读有特殊的感情。对书的喜好让他们走到一起,他们的爱情又催生了“书页”书店。
身为墨西哥移民的女儿,迪亚斯童年时的第一批藏书来自废品回收站,其中不乏经典,“有弗洛伊德、陀斯妥耶夫斯基、达尔文。我无聊的时候,就捡起一本来读。”她说。
伯纳勒斯的父亲来自秘鲁,母亲是中学英语老师。孩提时,他帮母亲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图书角,帮忙在书上粘贴标签。来到洛杉矶后,一个朋友介绍他跟迪亚斯认识了。与很多爱书的伴侣一样,他们喜欢到书店约会,这意味着需要花掉不少额外的通勤费用。
后来,迪亚斯的母亲租下了这间铺面,卖化妆品和服饰,请两个年轻人过来搭把手。伯纳勒斯回忆,“刚开始的时候,我拿自己的和她的一部分藏书来卖。我们只是将那些书摆出来……也没想到开一家二手书书店。只是想,‘让我们了解一下邻居们对什么感兴趣吧’。”
书店的名字“Seite”是他们博学的体现——那是德语中的“书页”或“旁边”的意思。起初,那些书只占铺面的一角,一个月卖不了20本。但不知什么时候,伯纳勒斯从一家二手书店里弄回了一个超大的书架,跟迪亚斯说,“我们多花点钱,来把它装满好了。”
顾客们贪婪地翻阅着愈发丰富的存书。“亲俄分子”费尔南多移情于法国文学,如今痴迷于阅读布雷顿、加缪和大仲马。伯纳勒斯说,“每位主顾都有助于我们形成自己的风格。”
随着客流增长,“书页”书店的销量稳中有升。一些顾客希望将书价降到一美元或以下,被婉言回绝,因为“读一本书应该比吃一颗糖花更多的钱”。现在,这家店也卖新书了。
过去4年来,伯纳勒斯和迪亚斯做过其他工作,现在已成为专职书商。除了继续扩充库存,他们还打算给书店改名——很多拉美裔居民都误以为“Seite”是西班牙语里的“7”。
“我们当初确定‘书页’这个名字的时候,根本没想到营销。”博纳勒斯坦言,自己和女友只是想把那些没处搁的旧书摆出来试一试,但现在,他们有了存货清单,有了“零售价”,一个微型企业初具雏形——它建立在年轻人对书本中的思想和语言的饥渴之上。
□美国《洛杉矶时报》

社区书店犹如钢筋水泥丛林中的文化绿洲。在美国大城市,这类书店的诞生和壮大,往往不是出于追求利益的动机,而是爱书人兴之所至和持之以恒的结果。
亚当·伯纳勒斯和丹尼斯·迪亚斯在洛杉矶市区东部的一个小铺面开起“书页”书店时,很多人觉得这对情侣的阅读品味太高了。那是4年前的春天,“书页”书店里的货品稀稀落落,有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还有《包法利夫人》和《堂吉诃德》。
首批进店的顾客中包括一位上了年纪的拉丁裔男子,他以教训人的口气,建议两位店主卖汽车杂志和修理手册。伯纳勒斯和迪亚斯不为所动。接着,附近高中和大学的学生开始光顾这里。一位自称“费尔南多”的少年非俄罗斯小说不看,“因为俄罗斯小说是最好的”。另一位女青年放话说,要把这个小小门面里所有的非裔美国诗人的著作全买下来。
如今看来,“书页”无疑是洛杉矶东部的一片文化绿洲。住在几个街区外的老主顾、摄影师拉斐尔·卡德纳斯表示,“他们开张前,在这个地方能看到的只有《圣经》。”
“书页”虽不起眼,但基于“对顾客忠诚”的理念,很快摆上了俄罗斯文学经典和非裔美国作家的选集。伯纳勒斯和迪亚斯还到二手市场搜罗旧书,让“书页”的库存逐渐达到两万册——与那些大牌连锁书店比起来不值一提,但在这个多数居民说西班牙语或者西班牙式英语、到处都是栽满仙人掌的院子和墨西哥玉米薄饼的地方,它算得上名副其实的老大了。一位市政助理称,“这是洛杉矶东部仅有的英语书书店,也是这里惟一的非宗教书店。”
伯纳勒斯今年31岁,迪亚斯28岁,两人都在有拉美血统的家庭里长大,从小就对阅读有特殊的感情。对书的喜好让他们走到一起,他们的爱情又催生了“书页”书店。
身为墨西哥移民的女儿,迪亚斯童年时的第一批藏书来自废品回收站,其中不乏经典,“有弗洛伊德、陀斯妥耶夫斯基、达尔文。我无聊的时候,就捡起一本来读。”她说。
伯纳勒斯的父亲来自秘鲁,母亲是中学英语老师。孩提时,他帮母亲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图书角,帮忙在书上粘贴标签。来到洛杉矶后,一个朋友介绍他跟迪亚斯认识了。与很多爱书的伴侣一样,他们喜欢到书店约会,这意味着需要花掉不少额外的通勤费用。
后来,迪亚斯的母亲租下了这间铺面,卖化妆品和服饰,请两个年轻人过来搭把手。伯纳勒斯回忆,“刚开始的时候,我拿自己的和她的一部分藏书来卖。我们只是将那些书摆出来……也没想到开一家二手书书店。只是想,‘让我们了解一下邻居们对什么感兴趣吧’。”
书店的名字“Seite”是他们博学的体现——那是德语中的“书页”或“旁边”的意思。起初,那些书只占铺面的一角,一个月卖不了20本。但不知什么时候,伯纳勒斯从一家二手书店里弄回了一个超大的书架,跟迪亚斯说,“我们多花点钱,来把它装满好了。”
顾客们贪婪地翻阅着愈发丰富的存书。“亲俄分子”费尔南多移情于法国文学,如今痴迷于阅读布雷顿、加缪和大仲马。伯纳勒斯说,“每位主顾都有助于我们形成自己的风格。”
随着客流增长,“书页”书店的销量稳中有升。一些顾客希望将书价降到一美元或以下,被婉言回绝,因为“读一本书应该比吃一颗糖花更多的钱”。现在,这家店也卖新书了。
过去4年来,伯纳勒斯和迪亚斯做过其他工作,现在已成为专职书商。除了继续扩充库存,他们还打算给书店改名——很多拉美裔居民都误以为“Seite”是西班牙语里的“7”。
“我们当初确定‘书页’这个名字的时候,根本没想到营销。”博纳勒斯坦言,自己和女友只是想把那些没处搁的旧书摆出来试一试,但现在,他们有了存货清单,有了“零售价”,一个微型企业初具雏形——它建立在年轻人对书本中的思想和语言的饥渴之上。
□美国《洛杉矶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