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8月1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灾祸临头,仍怕被罚

“罚款文化”造就新加坡国民性

作者 [新加坡] 李慧敏 《 青年参考 》( 2014年08月13日   33 版)

    在一个没有“法外英雄”的社会,严厉的法制固然能催生良好的公共秩序,但也会让民众变得患得患失、循规蹈矩,失却寻求改变和挑战既成规则的勇气。

    那是2011年岁末的一天,新加坡SMRT地铁南北线系统在下班高峰期突发故障,酿成了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公共交通大瘫痪。

    每趟列车都塞满了乘客,数以千计的人被困在狭小的车厢中超过一个钟头,供电中断,空气流通非常不畅。和往常一样,多数人的反应是镇定地等待列车服务恢复,然而这一次的情况很有些反常,时间不知过了多久,大家依然被卡在愈发令人窒息的隧道中。

    气氛开始紧张,一些体弱的乘客感到头昏目眩。倘若遇到同样的情形,其他国家可能已经出现骚动,或是有不满的乘客捣毁车厢泄愤,但在新加坡,大家只是乖乖等待。

    惟一的特例出现在一名男子身上。他发现有人呼吸困难,妻子也倍感不适,于是想方设法让车厢通风。后来,他在黑暗中摸到一支灭火器,在无人反对的前提下,用它砸开了玻璃窗。霎时间,车厢里的空气清新了许多。

    一名乘客用手机拍下了满地的碎玻璃,并将照片上传到社交媒体。众人纷纷对砸窗男子的身份表示好奇,视他为英雄。

    该男子本可一举成名,成为国民偶像,甚至上电视、拍电影或者为产品代言,发一笔横财。然而,这位“英雄”却选择保持低调,始终没有透露姓名,更拒绝公开露面,还不断强调自己不想搞破坏,而是为了帮助大家,才“出此下策”。

    他到底在害怕什么呢?

    一些目睹现场的受访者都力挺这位男子,表示他做了正确的事,希望他不会被责罚。同样,在互联网上,网民们都担心此君是否会因破坏公物而遭罚,纷纷替他说话。

    即便是在事后的记者会上,男子是否会被罚的问题也被特地提出。地铁公司的发言人同样跳脱不出罚款思维,答曰:“该男子不应砸窗,而是应该镇定地等待救援,只是基于此次情况特殊,公司不会要求他赔偿。”

    在政府数十年如一日的管制下,民众早已形成了默认的思维模式:大难当头了,大家不是设法自救,寻找解决方案,而是会先担心:这么做可能触犯条令,可能被罚款。

    也正是因为害怕遭到责罚,大家变得自主性不强,害怕承担责任,认定偏离规章做出和多数人不一样的行为,是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

    这就是在罚款文化下培养出的国民性。我们害怕做错事,害怕偏离正轨,害怕成为引人关注的英雄,甚至死到临头,心中担心的并不是上天堂或下地狱,而是会否收到罚款通知。

    难怪有那么多人在网上呼吁,我们需要更多“砸窗英雄”以改变社会,帮助麻木的多数人摆脱困境。然而在现实中,躲在电脑屏幕之后的“胆小鬼”们,又有几个真敢挺身而出?

    节选自《成长在李光耀时代》,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年8月,标题和提要系编者所拟。

 

“罚款文化”造就新加坡国民性
“新加坡模式”的隐忧与思考
力挺拥枪权,美儿童绘本遭两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