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8月1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中国经济再平衡 有人欢喜有人忧

译者 胜一 《 青年参考 》( 2014年08月13日   26 版)

    正在作业的印尼煤矿

    中国投资趋缓与消费反弹正在改变亚洲的经济格局。

    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曾经被森林覆盖。在靠近岛中央的地表上横亘着一条裂缝,向人们展示这里蕴藏的宝藏。巨型的黄色挖掘机挖出煤矿,倒入一辆辆载重60吨的卡车,卡车再一路咆哮着将煤运到位于Pauh的露天矿场。

    受中国对能源强烈需求的影响,这里5年来车流不息,道路被轧出了深深的车辙。然而最近卡车在午间停了下来。这是由于中国对煤炭的需求已趋于稳定,导致煤价下降。经营该煤矿的Mingmex公司不得不延长工人的无薪午休时间。38岁皮肤黝黑的工人Demak叹息说:“我们除了接受别无它法。”

    对那些依赖对华出口的亚洲经济体来说,接受可能是不得已的选择。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0%,而近两年仅取得7.5%的增长——虽然这一数据足以使大多数国家羡慕,但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种下滑。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波及了整个亚洲地区。2012年以来,台湾向内地出口机床数量的下跌幅度超过了20%;澳大利亚出售给中国的铁矿石价格,也在最近跌到了21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部分受中国反腐运动的影响,今年香港的珠宝销量下跌了40%。

    但是“接受”一词并不适用于中国所有的贸易伙伴。因为中国对牛奶的需求量巨大,有分析师将牛奶比作新西兰的“白色黄金”;今年上半年,到斯里兰卡旅游的中国游客比去年同期多了一倍;30多岁的中国女性已成为韩国乐天网站最大的国外消费群体,她们在网上疯狂抢购化妆品。

    造成以上差异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发生巨大转变。消费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官方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的家庭消费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已从2010年的34.9%上升至去年的36.2%。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实际数据甚至还要比这高出10%。虽然今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微刺激”政策,铁路与公共住房投资在4月有一个爆发,但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仍超过了一半。

    尽管程度有限,但中国经济再平衡已对其他经济体产生了影响。对它们来说,首要问题是中国需要什么?2013年,中国进口总额为1.95万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进口国。相对其他亚洲经济体,台湾受大陆进口需求的影响最大。然而其出口的更多是手机之类的消费品,而非投资性产品,所以经营状况没受什么影响。6月台湾对大陆的出口订单同比增长了15%。

    承受风险更大的是那些主要向中国出口大宗商品和资本货物(如大型机器设备)的国家。根据咨询公司凯投宏观的分析,影响最大的是澳大利亚,如果中国大幅削减投资,澳大利亚的GDP增速可能会下滑约0.8%。虽然还未真正发生,但采矿业的降温已使澳大利亚的失业率升至6%,创下10年来的新高,同时也暴露出了其经济的脆弱性。

    即使那些向中国出口不多的国家,也会因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动,感受到中国再平衡的影响。中国需求降低会导致很多原材料价格下降。自2011年以来,印度尼西亚的煤价下跌了近一半。除了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外,中国政府禁止电力公司使用廉价高污染的煤炭(如Pauh地区所产),也影响了煤炭价格。印尼煤炭协会的Gatut Adisoma说:“如果煤矿不邻海,不能直接装船运出的话,盈利很难。”

    但不是所有的大宗商品都不景气。像某些主要用在消费品上的金属,如主要用于汽车制造的锌,就超过了铁矿石等与旧增长模式相关的金属。大宗商品生产商的痛苦对其客户而言则意味着利好,包括韩国和台湾地区在内的亚洲经济体,对金属和能源的进口量都非常大。如果印度总理莫迪启动基础设施投资,中国需求降低无疑是重大利好。

    马六甲海峡另一侧的马来西亚Karex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安全套生产商。该公司不仅从中国进口商品种类的改变中获利,同时也在由此引发的全球商品价格变化中受益。

    安全套销量往往能更好地体现消费情况,销量会随着城镇化发展、收入教育水平提高和休闲时间增多而增大。中国2013年的安全套进口量是2007年的3倍,达到3400吨。由于采矿业和建筑业对超大尺寸轮胎的需求急剧减少,导致安全套的主要原料橡胶的价格自2011年来下降了近一半。

    看着玻璃管呼呼流出橡胶液,公司首席执行官Goh Miah Kiat说:“中国消费者普遍认为进口的产品比国产的好。”他对中国市场非常乐观,尽管目前中国市场仅占其总销售额的1/10。从安全套、牛奶再到汽车,生产中国消费者青睐商品的国家和地区发展机遇更好。

    英国《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再平衡 有人欢喜有人忧
诺基亚鼓励中国员工离职
中国制造商转向美国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