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6月1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女孩=理科差”

女孩如何打破理科魔咒?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4年06月11日   16 版)

    东莞“美女学霸”卢凯悦被国外11所名校录取,她在初中选择了物理为主攻方向。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女孩天生与理科绝缘。似乎无论多优秀的女孩,遇到与数学、物理有关的学科总会败下阵来。女孩也多将理科视为“天敌”,对技术类学科和职业敬而远之。女孩理科成绩不好难道是天生注定?

    经合组织(OECD)6月3日的最新研究发现,“女孩=理科差”的古老魔咒,与智力高下或思维习惯没有丝毫联系,而是“女孩不擅长理科”的刻板印象在作怪。因此,英国《卫报》的观点是,父母应利用一切机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女孩对理科的兴趣,而且这一尝试越早越好。

    女孩“天生不是学理科这块料”?

    美国《赫芬顿邮报》专栏作家玛莎·肯普纳最骄傲的是,刚上小学的女儿认为数学是她最擅长的科目。但她也担心,随着女儿年龄渐长,这种享受数学学习的状态会被周围环境和社会观念打破,让她陷入“女孩天生不是学理科这块料”的魔咒中。

    这并非杞人忧天。《卫报》称,31%的小学女生相信自己擅长数学,上中学后,这一比例下降至18%,而且越聪明的女孩越容易发生这一转变。

    美国生命科学网援引密苏里大学的研究成果称,在课堂上回答数学题时,女孩从小就倾向于准确但缓慢的计算方法,男孩则反应更快、更容易出错。这一策略差异在小学早期令女孩受益,但到了中学阶段,“冲动式学习”让男孩更快赶超。

    但华盛顿大学心理学专家达里奥·茨文切克认为,让女孩表现不佳的罪魁祸首,正是“女孩=理科差”的传统观念。换句话说,女孩相信,“理科不适合我”。

    1992年,一款会发声的芭比娃娃出现在美国市场上,除了“派对礼服真漂亮”和“你看上谁了吗”,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典语录就是“数学好难!”

    2013年,童装品牌The Children’s Place为6~12岁的女童推出新款T恤,一款上面写着“生来就是戴钻石的料”,另一款则用表格展示“我最好的科目”,购物、音乐、舞蹈都被画上了对勾,惟独数学没有,对此的解释是“无人完美”。

    长久以来,公众似乎默认,学理科是男生的事,打扮得漂漂亮亮去谈恋爱,才是女孩的天职。不过,这种观念中明显的性别歧视,让家长艾琳·西普深恶痛绝,为此她拒绝再去The Children’s Place购物。

    “这既不可爱也不风趣。”脸谱网用户瑞贝卡·肯顿写道,“这不是1953年,停止这种胸大无脑的物质主义和女孩天生愚蠢的时尚宣传吧。父母烦透了这种垃圾。”

    性别偏见让女孩恐惧数学

    6月3日,OECD研究发现,除了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世界各地的15岁女孩在数学和科学等理性学科上的表现都比同龄男孩更差,而且“两性越不平等的国家,这一差距越大”。相反,在性别平等、师资强大、国民生活富裕的国家,女孩往往表现更出众。

    美国教育部发现,那些“对自己在理科领域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女孩,更有可能在中学选修数学、科学课程,选择与其相关的大学专业和职业,而且表现得比男生更好。

    纽约大学应用心理学副教授约书亚·阿伦森告诉The Glass Hammer网站,性别意识在提高男孩自信的同时,也让女孩产生恐惧理科的心理暗示。

    这一性别意识的形成往往来自成年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沙恩·贝洛克曾对17名一二年级数学教师和117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发现小学女教师会将她们的数学焦虑症和“男孩比女孩数学好”的刻板印象传递给女学生。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指出,美国90%以上的小学教师是女性,而学习基础教育专业的人群最容易对数字产生焦虑。她们告诉孩子“男孩擅长计算而女孩擅长阅读”,不仅破坏了女孩学习数学的信心,也让她们对与数字有关的科学、工程学等科目避而远之。

    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安东尼·格林发现,在小学一二年级,男女生都相信,数学是“孩子的事”,女孩也没有意识到“因为我是女孩,数学与我无关”。在这个短暂的时期,女孩学习、享受数学。

    而进入青春期后,女孩从自信走向自我意识。正如《卫报》所说,她们开始审视自己,否认自己的智力,在课堂上变得越来越沉默。此时,再向女孩解释理科对她的未来有多重要或灌输“你能做到”的观念,已经为时晚矣。

    更糟糕的是固有的性别偏见。即使成绩相当,高中老师也往往认为女孩学习理科的能力比男生差。如果理科学得好或试图努力,女孩甚至可能被朋友嘲笑为“书呆子”或“厚脸皮”。

    从小“打疫苗”,女孩更爱数学

    英国萨里大学的女化学博士茱莉亚·珀西瓦尔十分庆幸,在工程师和语言学家父母的不断鼓励下,她从来都没觉得自己在数学、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拿A很稀奇。

    美国“每日野兽”网站称,事实证明,父母可以提前为女儿“打疫苗”,使其免受环境影响。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从小学低年级、甚至更早开始努力。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女孩抵触理科,但她们总是能以“社会学科”的名义积极接受同样的原理。天气预报、气候变化、饮食、疾病、运输方式、住宅电力系统——日常生活的种种都与理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运用好这些,可以点燃女孩在理科的想象力。

    首先,女孩可以在完全不理解一个概念的情况下,单纯地记忆它。虽然死记硬背有时很有效,但在理科领域,理解更重要。父母可以带女孩玩拼图、填字和纸牌游戏,帮助她锻炼头脑,顺便也让自己预防阿尔茨海默氏症。此外,为女孩准备好字典、电脑和写字台。看电视越少,读书越多,女孩理科学得越好。

    其次,营造充满数学和科学的家庭环境,比如按照菜谱烹饪。称重、测量大小和计算时间都是像数学习题,烘焙则是用X和Y产生Z的“厨房实验”。购物中充满数学问题,特别是如果女孩想要的东西很贵。研究表明,即使年龄增长,女孩仍将保持在家务中学到的数学和科学的能力。

    第三,永远不直接说出答案,也决不接受“我做不到”之类的消极语言。理科学习的目的与其说是得到答案,不如说重在过程。告诉女孩的越多,越伤害她的自尊。告诉她数学和物理很难,但她一定能学好。就像体育运动锻炼身体,练习得越多,学习就会越容易。

    最后,父母注意了!永远都别告诉女儿你数学很糟或在科学课上表现很差之类的话。为什么,还需要解释吗?

 

女孩如何打破理科魔咒?
日本漫画揭露校园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