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
看穿同乘电梯者的心
作者 [美]达里奥·马埃斯特里皮埃里 译者 吴宝沛
《
青年参考
》(
2014年04月16日
33
版)
|
|
感知同伴的目标和欲望,是人类有别于多数动物的能力;狭小封闭的电梯,则是检验某个人此种能力强弱的最佳场所。
走进拥挤不堪的电梯时,你可能不会有太多选项。通常情况下,你会转身180度,面朝电梯门站立,背对其他人。每个人都静静地站着,眼望天花板。相比之下,进入只有一个陌生人的电梯里是件更棘手的事。你应该承认另一个人的存在吗?
前一段时间,我住在芝加哥市一座公寓楼的二十层,不仅可以俯瞰密歇根湖,还拥有绝佳的机会观察邻居,看他们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相遇时会怎么做。每天早晨,电梯在运行过程中至少会在我的楼层停一下,搭上一个等在那里的客人。那栋公寓拥有两千多个房间,几乎每天早晨,我都会遇到自己以前没碰见过的人。观察人类的行为是我的职责所在,因此,我情不自禁地留意这些陌生人如何行动,并把观察结果放入我的心理档案。
重复按钮是不友好的信号
下面描述的就是一次典型的人际互动。电梯停在十五层,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进来,胡子拉碴,穿着汗衫。这个陌生人极快地扫了我一眼,然后看着操作面板。我已经按了下到一层的按钮,而且它是惟一亮着的按钮。大概两三秒钟过去了——这个时间足够长,从而容许他做出某个决定——陌生人重新按了一下下到一层的按钮,后退一步,站在一个角落里继续盯着面板。不言而喻,这个陌生人的行为事出有因,他为何要这么做?
显而易见,这个陌生人和我都意识到了彼此的存在。然而,通过再次按下按钮,对方拒绝承认我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个体——这样的个体拥有自己的目标(到达底层),也会采取行动以便实现目标(按了按钮)。
认识到其他人拥有目标和欲望,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这种能力作为某种“心理套件”的一部分而存在,后者还包括对同伴产生共情(emphasize)的能力,即理解他们的情感,感受他们的痛苦,把目标和感受赋予他人。而在上述第一次邂逅中,通过重复按下按钮,这个陌生人并未承认我作为他同道中人的地位,实际上就是不把我当人看。从他的立场说,这样会让我变得更安全,更易对付。
从肢体语言开始建立信任
又一个早晨,我乘坐另一部电梯要下到底层,有陌生人加入进来。这次,对方是一个穿西装、头发花白的男子。他发现底层的按钮已经按下,就没有再碰它。取而代之,他安静地站在我的对面,目光沿着壁板的边缘上上下下地移动。
这个陌生人没有再次按下按钮,意味着他已经承认了我的存在,承认了我做的事情。我们不仅分享了电梯里的空间,也分享了各自的目标。目标分享是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亲子关系、友谊或爱情都建立在类似共识上,即两个人拥有同样的目标,愿意共同参与、一起去实现它。这个西装男人的举动,正是表达友好信号的一个重要步骤。
西装男人行为的其他方面则暗示,跟其他人一样,他留意着当时的情况。在电梯里,盯着空间中的某个点是不自然的,可能让别人紧张。横向凝视的动作同样是危险的,因为这不可避免地要引发目光接触,除非它们发生在腰际线以下的区域——我不建议这么做。至于那位男人实际做的、沿着墙角纵向凝视的动作,其实是相对安全的,因为在这样的视野中出现人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即便如此,在一段漫长的电梯旅途上,漠不关心或者尴尬的微笑并不足以保证和平:两个人必须相互“理毛”——我的意思是,必须彼此聊点什么。
节选自《猿猴的把戏:动物学家眼中的人类关系》,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3月。标题和提要系编者所拟。
感知同伴的目标和欲望,是人类有别于多数动物的能力;狭小封闭的电梯,则是检验某个人此种能力强弱的最佳场所。
走进拥挤不堪的电梯时,你可能不会有太多选项。通常情况下,你会转身180度,面朝电梯门站立,背对其他人。每个人都静静地站着,眼望天花板。相比之下,进入只有一个陌生人的电梯里是件更棘手的事。你应该承认另一个人的存在吗?
前一段时间,我住在芝加哥市一座公寓楼的二十层,不仅可以俯瞰密歇根湖,还拥有绝佳的机会观察邻居,看他们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相遇时会怎么做。每天早晨,电梯在运行过程中至少会在我的楼层停一下,搭上一个等在那里的客人。那栋公寓拥有两千多个房间,几乎每天早晨,我都会遇到自己以前没碰见过的人。观察人类的行为是我的职责所在,因此,我情不自禁地留意这些陌生人如何行动,并把观察结果放入我的心理档案。
重复按钮是不友好的信号
下面描述的就是一次典型的人际互动。电梯停在十五层,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进来,胡子拉碴,穿着汗衫。这个陌生人极快地扫了我一眼,然后看着操作面板。我已经按了下到一层的按钮,而且它是惟一亮着的按钮。大概两三秒钟过去了——这个时间足够长,从而容许他做出某个决定——陌生人重新按了一下下到一层的按钮,后退一步,站在一个角落里继续盯着面板。不言而喻,这个陌生人的行为事出有因,他为何要这么做?
显而易见,这个陌生人和我都意识到了彼此的存在。然而,通过再次按下按钮,对方拒绝承认我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个体——这样的个体拥有自己的目标(到达底层),也会采取行动以便实现目标(按了按钮)。
认识到其他人拥有目标和欲望,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这种能力作为某种“心理套件”的一部分而存在,后者还包括对同伴产生共情(emphasize)的能力,即理解他们的情感,感受他们的痛苦,把目标和感受赋予他人。而在上述第一次邂逅中,通过重复按下按钮,这个陌生人并未承认我作为他同道中人的地位,实际上就是不把我当人看。从他的立场说,这样会让我变得更安全,更易对付。
从肢体语言开始建立信任
又一个早晨,我乘坐另一部电梯要下到底层,有陌生人加入进来。这次,对方是一个穿西装、头发花白的男子。他发现底层的按钮已经按下,就没有再碰它。取而代之,他安静地站在我的对面,目光沿着壁板的边缘上上下下地移动。
这个陌生人没有再次按下按钮,意味着他已经承认了我的存在,承认了我做的事情。我们不仅分享了电梯里的空间,也分享了各自的目标。目标分享是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亲子关系、友谊或爱情都建立在类似共识上,即两个人拥有同样的目标,愿意共同参与、一起去实现它。这个西装男人的举动,正是表达友好信号的一个重要步骤。
西装男人行为的其他方面则暗示,跟其他人一样,他留意着当时的情况。在电梯里,盯着空间中的某个点是不自然的,可能让别人紧张。横向凝视的动作同样是危险的,因为这不可避免地要引发目光接触,除非它们发生在腰际线以下的区域——我不建议这么做。至于那位男人实际做的、沿着墙角纵向凝视的动作,其实是相对安全的,因为在这样的视野中出现人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即便如此,在一段漫长的电梯旅途上,漠不关心或者尴尬的微笑并不足以保证和平:两个人必须相互“理毛”——我的意思是,必须彼此聊点什么。
节选自《猿猴的把戏:动物学家眼中的人类关系》,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3月。标题和提要系编者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