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3月1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那些缺席的藏书暗示着什么?

作者 [英] 理查德·李 译者 潘彩萍 《 青年参考 》( 2014年03月19日   33 版)

    从你我阅读生活中缺席的那部分书,同样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品位。

    浏览别人的书架时,经常能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快乐——看到自己喜爱的小说时的微笑,看到自己无法忍受的作者的名字时的困惑,发现对方的读书品位与你相似时的激动。无论扫视一个新朋友的书架,抑或浏览一位老朋友的藏书,我们会感到与他们更亲近。

    正如英国著名剧作家艾伦·班尼特所说,一个人的书架是他的另类衣衫,“由藏书中发掘主人个性的过程,就像由脚推算他穿多大尺码的鞋一样”。现在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那些在一个人的书房里找不到的书,跟他的个性又有什么联系呢?

    在《银色马》那个故事里,大侦探福尔摩斯注意到“狗晚上一点儿都不叫”这一反常现象,断定盗窃银色马的必定是“狗非常熟悉的某个人”。同理,我们无法忍受、选择不读的那部分“烂书”,比起精心收藏于书房内的众多“好书”,或许更能透露你我的品位。

    在解释自己为何不喜欢安娜·卡万的小说《你是谁?》时,我的一位女性朋友这样总结:“女主角陷入不幸的婚姻。他虐待她,凌辱她,但她还是留了下来。人们想帮她逃离那段不幸的婚姻,她还是忍气吞声……他是个暴徒、畜生,除了虐待狂,没有别的个性;而她娇小、柔弱且无助,很多男人想英雄救美,但她不愿自救。除了逆来顺受,她没留给我其他印象。”

    “天哪,为什么要把这种故事一遍遍地讲?这种事情本不该发生。没有一点心灵的触动,没有一点阅读动力,整整一章都没有一个有趣之处,我为什么还要看这种故事?”

    这位朋友认为,《你是谁》不仅无聊,而且毒害人心;为自己找借口,“无法摆脱痛苦经历”,不敢改变人生的“胆小女孩”是她的“敌人”。她甚至不想多提这本书,气愤地告诉我,“别说了。赶快把这本书撕成碎片,扔到窗外去。更别回忆书里那些可恶的角色了。”

    她的强烈反应,使我想起多年前我初读《包法利夫人》时的思想活动。包法利夫人爱莱昂,又爱罗多尔夫,她感到生活很无聊,想离开查尔斯,渴望拥有刺绣的衣领和阿尔及利亚围巾,在自己还没意识到的时候陷入窘境……这些情节叫我叹息不已。在守旧的、19世纪的法国,女性改变命运的方式是很不同的,但我依然无法忍受此书主人公的麻木。

    我已经记不清,是不是同样的失望情绪,让我始终没有收藏《安娜·卡列尼娜》。确定无疑的是,这本书,我甚至没读到第二部分就放弃了。

    由此,我们不曾读完、甚至不想拾起的书,成了阅读过程中的阴影,定格在我们的人生里。每年都有成千上万新书面世,而当我们走进书店,拿起的书总是比放下的多。一个人的品位确实与他自豪地摆在家中的藏书有关,但同样可以从被他拒之门外的书中得到折射。

    英国《卫报》

 

掌控时间才能把握命运
若自己慢吞吞,生活就不等人
那些缺席的藏书暗示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