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国企公车改革仍需提速
○张露
《
青年参考
》(
2014年01月22日
47
版)
中国政府限制公职人员公务用车的规定不断出台的同时,国有企业公车问题也浮出水面。有人认为,国企内部滥用公车的情况比政府机关更严重,国企公车改革应提速。
以往,国企高管大多会配备专用车辆,常常让司机接送。不仅办理公务时如此,就连“公车私用”时亦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国企对公车的滥用加深了公众对腐败的厌恶。
目前,《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党政机关的经费管理、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做出了全面规范。条例要求,全国党政机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只保留“必要的”公务用车,如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紧急服务、特殊工作用车。
2012年,政府就对“三公”消费做出严格规定,公务用车正是“三公”之一。
再将时钟回拨到2007年,政府严禁公款旅游;2010年,开始对公务用车进行改革;2011年,禁止公车私用成为焦点;2012年,政府规定“三公”消费超支者将被降级或撤职。
然而,这些政策主要在政府官员中有一定收效,对国企管理者来说,这场强劲的公车改革风暴至今没有对他们的既得利益造成太大的损害。
一方面,相比政府官员,国企领导受舆论关注相对较少,曝光程度也不如政府官员,存在一些“阴影中的角落”,而在这些角落中,少不了各种公车私用乃至滥用的行为。
另一方面,国企不仅受党政机关监督,内部也自有一套行政管理体系,企业自身的监督体系和党政机关的监督体系有重合的部分,但也会出现盲区,助长公车滥用的行为。
由此观之,在限制政府官员公车使用的战役节节胜利之时,政府应乘胜追击,出台相应的条例、规范,并安排到位的监督机制,以便更好地解决公车滥用的种种乱象。
正如上文中的《条例》所阐释的,使用“必要的”公务用车无可厚非。毕竟,国企有一些接送、会议等特殊需求,这类用车是很难避免的,而且使用时的透明度较高。但是,透明度很低的公车私用通常都是与企业的正常运营无关的,应该杜绝。
此外,中央规定国家机关只有部长级别的干部才能配有专车,国企也应该向这个标准看齐。现在的国企有行政级别,基本是参照政府公务用车标准配车,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要发展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企业要去行政化。因此,国有企业今后更应严格按照最新规定推动中央精神的落实,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公车改革,平息“领导专车”引发的非议。
中国政府限制公职人员公务用车的规定不断出台的同时,国有企业公车问题也浮出水面。有人认为,国企内部滥用公车的情况比政府机关更严重,国企公车改革应提速。
以往,国企高管大多会配备专用车辆,常常让司机接送。不仅办理公务时如此,就连“公车私用”时亦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国企对公车的滥用加深了公众对腐败的厌恶。
目前,《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党政机关的经费管理、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做出了全面规范。条例要求,全国党政机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只保留“必要的”公务用车,如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紧急服务、特殊工作用车。
2012年,政府就对“三公”消费做出严格规定,公务用车正是“三公”之一。
再将时钟回拨到2007年,政府严禁公款旅游;2010年,开始对公务用车进行改革;2011年,禁止公车私用成为焦点;2012年,政府规定“三公”消费超支者将被降级或撤职。
然而,这些政策主要在政府官员中有一定收效,对国企管理者来说,这场强劲的公车改革风暴至今没有对他们的既得利益造成太大的损害。
一方面,相比政府官员,国企领导受舆论关注相对较少,曝光程度也不如政府官员,存在一些“阴影中的角落”,而在这些角落中,少不了各种公车私用乃至滥用的行为。
另一方面,国企不仅受党政机关监督,内部也自有一套行政管理体系,企业自身的监督体系和党政机关的监督体系有重合的部分,但也会出现盲区,助长公车滥用的行为。
由此观之,在限制政府官员公车使用的战役节节胜利之时,政府应乘胜追击,出台相应的条例、规范,并安排到位的监督机制,以便更好地解决公车滥用的种种乱象。
正如上文中的《条例》所阐释的,使用“必要的”公务用车无可厚非。毕竟,国企有一些接送、会议等特殊需求,这类用车是很难避免的,而且使用时的透明度较高。但是,透明度很低的公车私用通常都是与企业的正常运营无关的,应该杜绝。
此外,中央规定国家机关只有部长级别的干部才能配有专车,国企也应该向这个标准看齐。现在的国企有行政级别,基本是参照政府公务用车标准配车,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要发展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企业要去行政化。因此,国有企业今后更应严格按照最新规定推动中央精神的落实,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公车改革,平息“领导专车”引发的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