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语文学者:
“纳粹词汇”令我和义子决裂
○作者 [德] 维克多·克莱普勒 ○译者 印芝虹
《
青年参考
》(
2013年11月27日
33
版)
|
|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上台前后,“纳粹特色”的词汇逐渐渗入德国的社会生活,侵蚀了年轻人的头脑,进而撕裂了他们和亲朋好友的关系。
头一个咄咄逼人的、让我感觉“特别纳粹”的词,是与第三帝国让我痛失的第一位朋友联系在一起的。说它“特别纳粹”并不是因为其构成,而是由于这个词的新用法。
1933年,我和T几乎于同一个时间来到德累斯顿工大,我是教授,他是刚入学的新生。不知为什么,这位年轻人让我觉得很亲切,他的知识面很宽、思路开阔。很快,他就搬进了我的房子,接着又从同一个屋檐下的邻居变得形如义子;他也十分认真地称我和我夫人为父亲和母亲,我们对他的学养想必也有一定帮助。尽管他结婚很早,我们之间真诚的信任并未有丝毫改变。彼时,我怎么也料不到,政治观念的分歧竟会导致这段亲密关系的破裂。
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向萨克森州蔓延,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在T身上察觉到思想变化的蛛丝马迹。一天,我终于忍不住问他,他怎么会对希特勒这种人产生好感?
“他们和社会主义者没什么不同,”对方辩解道,“他们不也是一个工人政党吗?”
“你难道看不出来,他们想要的是战争吗?”
“顶多是想要一场解放战争,这必然会给人民大众,也就是小老百姓带来好处……”
我开始对他的理性产生怀疑,试图从另一个方面触动他。“你在我家住了这么多年了,经常说跟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跟我们的伦理价值观很一致。你怎么能在这种情况下去相信这样一个政党?它可以因为我的出身否定我做人的资格(编注:作者有犹太血统)!”
“您把这一切看得太严肃了,爸爸。这种折腾犹太人的阵势,不过是服务于宣传目的。您等着瞧吧,一旦希特勒大权在握,他肯定有其他事情要做,而不是去责骂犹太人……”
然而,这种折腾是有影响的——对我的义子尤其有影响。一段时间以后,我向他询问一位他认识的年轻人。他耸耸肩膀说:“您知道的,这意味着什么?……您不知道?‘一切都是真正的日耳曼人(Alles echte Germanen)?’”他大笑起来,这个词却让我浑身不适。
再后来,我们有一段时间没见面之后,T打电话来,说要请我们吃饭,当时正是希特勒上台后不久。“你们厂里的情况怎么样?”我问。“非常好!”对方回答,“大伙儿昨天经历了一个很棒的日子。在奥克利拉有几个狂妄的共产主义分子,我们在那儿进行了一次‘惩罚性袭击’(Strafexpedition,本意为对殖民地或占领区采取的军事行动)。”
“你们干了些什么?”
“哦,就是让他们进行‘矛巷跑步’(译注:起源于17世纪的一种刑罚,被惩罚者要从100~300人组成的巷道中穿行多次,裸体遭受每个人的棍击),穿过橡皮棍,不流血的,但还是很有作用,正所谓一场惩罚性袭击。”
“惩罚性袭击”,这就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纳粹专用词,是我的第三帝国语言词典中的第一个词,也是我听到的T的最后一个词。我挂断了电话,甚至没对他的邀请表示拒绝。
我能想到的最粗暴的对异类人群的蔑视,都浓缩在这个“惩罚性袭击”里了,它听起来如此具有殖民主义色彩,让我仿佛看见一个被包围的黑人村落,听到皮鞭抽打的声音。
这段回忆十分苦涩,却也夹杂着一点聊以自慰的东西,只可惜这并不持久。起初,我一厢情愿地认为,T的行动只是在模仿意大利法西斯的做法,整个纳粹主义也不过是来自意大利的传染病。此后,在揭去面纱的真相面前,这样的安慰就如同晨雾退去一样消散了——纳粹主义核心的、万劫不复的罪孽的确是德意志的,不是其他什么国家的。
不过,对“惩罚性袭击”这个纳粹的词汇的回忆,假如没有和个人的经历联系在一起,我也一定会像千万普通人一样将其完全遗忘,因为这个词只属于第三帝国的初创时期,政权建立后便毫无用处了。半私人的、周末消闲式的惩罚性袭击,很快被正规的、官方的镇压行动所取代——棍棒被集中营取代。第三帝国开张6年后,德国内部的惩罚性袭击又被疯狂的对外战争取代了。或许,在发动者心中,这场战争同样是一种对各国人民的惩罚性袭击吧。
□节选自《第三帝国的语言:一个语文学者的笔记》,商务印书馆2013年9月,标题和提要系编者所拟。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上台前后,“纳粹特色”的词汇逐渐渗入德国的社会生活,侵蚀了年轻人的头脑,进而撕裂了他们和亲朋好友的关系。
头一个咄咄逼人的、让我感觉“特别纳粹”的词,是与第三帝国让我痛失的第一位朋友联系在一起的。说它“特别纳粹”并不是因为其构成,而是由于这个词的新用法。
1933年,我和T几乎于同一个时间来到德累斯顿工大,我是教授,他是刚入学的新生。不知为什么,这位年轻人让我觉得很亲切,他的知识面很宽、思路开阔。很快,他就搬进了我的房子,接着又从同一个屋檐下的邻居变得形如义子;他也十分认真地称我和我夫人为父亲和母亲,我们对他的学养想必也有一定帮助。尽管他结婚很早,我们之间真诚的信任并未有丝毫改变。彼时,我怎么也料不到,政治观念的分歧竟会导致这段亲密关系的破裂。
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向萨克森州蔓延,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在T身上察觉到思想变化的蛛丝马迹。一天,我终于忍不住问他,他怎么会对希特勒这种人产生好感?
“他们和社会主义者没什么不同,”对方辩解道,“他们不也是一个工人政党吗?”
“你难道看不出来,他们想要的是战争吗?”
“顶多是想要一场解放战争,这必然会给人民大众,也就是小老百姓带来好处……”
我开始对他的理性产生怀疑,试图从另一个方面触动他。“你在我家住了这么多年了,经常说跟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跟我们的伦理价值观很一致。你怎么能在这种情况下去相信这样一个政党?它可以因为我的出身否定我做人的资格(编注:作者有犹太血统)!”
“您把这一切看得太严肃了,爸爸。这种折腾犹太人的阵势,不过是服务于宣传目的。您等着瞧吧,一旦希特勒大权在握,他肯定有其他事情要做,而不是去责骂犹太人……”
然而,这种折腾是有影响的——对我的义子尤其有影响。一段时间以后,我向他询问一位他认识的年轻人。他耸耸肩膀说:“您知道的,这意味着什么?……您不知道?‘一切都是真正的日耳曼人(Alles echte Germanen)?’”他大笑起来,这个词却让我浑身不适。
再后来,我们有一段时间没见面之后,T打电话来,说要请我们吃饭,当时正是希特勒上台后不久。“你们厂里的情况怎么样?”我问。“非常好!”对方回答,“大伙儿昨天经历了一个很棒的日子。在奥克利拉有几个狂妄的共产主义分子,我们在那儿进行了一次‘惩罚性袭击’(Strafexpedition,本意为对殖民地或占领区采取的军事行动)。”
“你们干了些什么?”
“哦,就是让他们进行‘矛巷跑步’(译注:起源于17世纪的一种刑罚,被惩罚者要从100~300人组成的巷道中穿行多次,裸体遭受每个人的棍击),穿过橡皮棍,不流血的,但还是很有作用,正所谓一场惩罚性袭击。”
“惩罚性袭击”,这就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纳粹专用词,是我的第三帝国语言词典中的第一个词,也是我听到的T的最后一个词。我挂断了电话,甚至没对他的邀请表示拒绝。
我能想到的最粗暴的对异类人群的蔑视,都浓缩在这个“惩罚性袭击”里了,它听起来如此具有殖民主义色彩,让我仿佛看见一个被包围的黑人村落,听到皮鞭抽打的声音。
这段回忆十分苦涩,却也夹杂着一点聊以自慰的东西,只可惜这并不持久。起初,我一厢情愿地认为,T的行动只是在模仿意大利法西斯的做法,整个纳粹主义也不过是来自意大利的传染病。此后,在揭去面纱的真相面前,这样的安慰就如同晨雾退去一样消散了——纳粹主义核心的、万劫不复的罪孽的确是德意志的,不是其他什么国家的。
不过,对“惩罚性袭击”这个纳粹的词汇的回忆,假如没有和个人的经历联系在一起,我也一定会像千万普通人一样将其完全遗忘,因为这个词只属于第三帝国的初创时期,政权建立后便毫无用处了。半私人的、周末消闲式的惩罚性袭击,很快被正规的、官方的镇压行动所取代——棍棒被集中营取代。第三帝国开张6年后,德国内部的惩罚性袭击又被疯狂的对外战争取代了。或许,在发动者心中,这场战争同样是一种对各国人民的惩罚性袭击吧。
□节选自《第三帝国的语言:一个语文学者的笔记》,商务印书馆2013年9月,标题和提要系编者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