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握手言和的地缘意义
○孙兴杰 国际关系史博士
《
青年参考
》(
2013年11月27日
02
版)
现在尚无法判断,美伊握手之后会使中东地区更加稳定,还是愈发动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美伊关系正常化会遇到沙特、以色列的阻挠,即便奥巴马强力推动,中东大国的博弈也会更加激烈。
从伊朗总统鲁哈尼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以来,美伊关系峰回路转。在日内瓦举行的六国与伊朗的谈判,两度升级为外长对话。11月上旬举行的谈判,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各方也向外界透露了伊核问题破局的途径。久拖不决的伊核问题,在一个月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不可能不对中东乃至全球地缘政治产生巨大的冲击。
各方达成了一项协议草案,伊朗停止铀浓缩6个月,停止建设被认为用于提取核武原料的反应堆,同时给予原子能机构核查的权力。伊朗得到的回报是,经济制裁予以松绑,解冻伊朗在外国银行数十亿美元的石油出口收入,准许伊朗进口石化设备等。
伊核问题自伊朗总统大选后出现缓和的迹象。最近两年,伊朗遭遇了美国及其盟友的严厉的单方面制裁,尤其是金融、货币领域的制裁,使伊朗的石油出口大大减少,国内货币里亚尔大幅贬值,这可能是推动伊朗新一任政府谋变的重要原因。
金融制裁要比贸易制裁更能集中火力。伊朗经济依赖石油出口,同时伊朗的货币也需要外汇储备予以稳定。在美国的金融制裁下,伊朗的石油出口不得不采取易货贸易的形式,石油收入难以结算。这种制裁直接施加于伊朗政府身上。而里亚尔币值不稳,也损害了政府的权威。货币是主权的核心要素,因为它渗透于经济生活的每个环节。
伊朗新政权希望与世界建设性互动,就必须首先移除美国施加的制裁。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一个任期时,就希望与中东对话,像布热津斯基这样的战略家和外交幕僚,也建议美国与伊朗直接对话。奥巴马将战略再平衡视为任内的核心外交任务,意味着将力量和资源从中东转移到东亚,其前提是中东秩序能够比较稳定,否则,美国就是战略撤退了。不幸的是,奥巴马希望与德黑兰展开对话,但当时的内贾德总统依然高举反美大旗,美伊关系改善只能就此延宕。
过去几十年,美伊关系对立几乎成为中东地区秩序的基础。在这个大前提之下,中东国家划分不同的敌友阵营。现在美伊关系缓和,中东秩序的基石开始动摇,这可能会带来新一轮的动荡与调整。值得一提的是,伊核问题只是美伊对立关系的象征,也有人认为所谓的伊核危机不过是美国和以色列拿出来炒作的“题材”。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宣称,捍卫和平使用核能的权利,但改变了内贾德时期不妥协的态度。这为美伊两国达成交易提供了可能,也为美伊关系正常化打开了通道。
美伊缓和让以色列非常焦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认为,这是对伊朗核计划的鼓励。也有以色列官员威胁,没有美国的支持,以色列也可以单方面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打击。众所周知,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的桥头堡,而伊朗和以色列关系一直处于对立之中。此前美国和以色列有共同的敌人,现在美国试图将伊朗从敌人的名单中拉出来。此举触动了以色列的神经,以色列游说集团对美国国会影响力很大,在日内瓦谈判启动之前,有国会议员要求对伊朗采取新一轮的制裁。
除以色列外,沙特等海湾君主国对美国也大为不满。自1979年伊朗革命以来,海湾国家将什叶派的伊朗视为一大威胁。什叶派和逊尼派一千多年来纷争不断,再加上伊朗共和国推行的选举制度对海湾君主国也是不小的威胁。海湾国家成为对抗伊朗的最前线,沙特、阿联酋、巴林等国都有美国的军事基地。一旦美伊关系缓和,沙特的战略价值就会下降。另外,沙特对美国在叙利亚、埃及等问题的做法也不满。沙特是叙利亚反对派的铁杆支持者,奥巴马却接受了化武换和平的做法,不愿武力介入叙利亚问题。
美伊关系的缓和也刺激以色列和沙特私下的交流。本来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是敌人,但是为了对付更大的敌人,也不排除以色列与沙特的临时性友谊存在。现在尚无法判断,美伊握手之后会使中东地区更加稳定,还是愈发动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美伊关系正常化会遇到沙特、以色列的阻挠,即便奥巴马强力推动,中东大国的博弈也会更加激烈。
当然,美伊关系缓和带来的冲击,可能并不局限于中东地区,还涉及到大国关系的调整,乃至全球能源安全的重构。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
现在尚无法判断,美伊握手之后会使中东地区更加稳定,还是愈发动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美伊关系正常化会遇到沙特、以色列的阻挠,即便奥巴马强力推动,中东大国的博弈也会更加激烈。
从伊朗总统鲁哈尼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以来,美伊关系峰回路转。在日内瓦举行的六国与伊朗的谈判,两度升级为外长对话。11月上旬举行的谈判,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各方也向外界透露了伊核问题破局的途径。久拖不决的伊核问题,在一个月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不可能不对中东乃至全球地缘政治产生巨大的冲击。
各方达成了一项协议草案,伊朗停止铀浓缩6个月,停止建设被认为用于提取核武原料的反应堆,同时给予原子能机构核查的权力。伊朗得到的回报是,经济制裁予以松绑,解冻伊朗在外国银行数十亿美元的石油出口收入,准许伊朗进口石化设备等。
伊核问题自伊朗总统大选后出现缓和的迹象。最近两年,伊朗遭遇了美国及其盟友的严厉的单方面制裁,尤其是金融、货币领域的制裁,使伊朗的石油出口大大减少,国内货币里亚尔大幅贬值,这可能是推动伊朗新一任政府谋变的重要原因。
金融制裁要比贸易制裁更能集中火力。伊朗经济依赖石油出口,同时伊朗的货币也需要外汇储备予以稳定。在美国的金融制裁下,伊朗的石油出口不得不采取易货贸易的形式,石油收入难以结算。这种制裁直接施加于伊朗政府身上。而里亚尔币值不稳,也损害了政府的权威。货币是主权的核心要素,因为它渗透于经济生活的每个环节。
伊朗新政权希望与世界建设性互动,就必须首先移除美国施加的制裁。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一个任期时,就希望与中东对话,像布热津斯基这样的战略家和外交幕僚,也建议美国与伊朗直接对话。奥巴马将战略再平衡视为任内的核心外交任务,意味着将力量和资源从中东转移到东亚,其前提是中东秩序能够比较稳定,否则,美国就是战略撤退了。不幸的是,奥巴马希望与德黑兰展开对话,但当时的内贾德总统依然高举反美大旗,美伊关系改善只能就此延宕。
过去几十年,美伊关系对立几乎成为中东地区秩序的基础。在这个大前提之下,中东国家划分不同的敌友阵营。现在美伊关系缓和,中东秩序的基石开始动摇,这可能会带来新一轮的动荡与调整。值得一提的是,伊核问题只是美伊对立关系的象征,也有人认为所谓的伊核危机不过是美国和以色列拿出来炒作的“题材”。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宣称,捍卫和平使用核能的权利,但改变了内贾德时期不妥协的态度。这为美伊两国达成交易提供了可能,也为美伊关系正常化打开了通道。
美伊缓和让以色列非常焦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认为,这是对伊朗核计划的鼓励。也有以色列官员威胁,没有美国的支持,以色列也可以单方面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打击。众所周知,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的桥头堡,而伊朗和以色列关系一直处于对立之中。此前美国和以色列有共同的敌人,现在美国试图将伊朗从敌人的名单中拉出来。此举触动了以色列的神经,以色列游说集团对美国国会影响力很大,在日内瓦谈判启动之前,有国会议员要求对伊朗采取新一轮的制裁。
除以色列外,沙特等海湾君主国对美国也大为不满。自1979年伊朗革命以来,海湾国家将什叶派的伊朗视为一大威胁。什叶派和逊尼派一千多年来纷争不断,再加上伊朗共和国推行的选举制度对海湾君主国也是不小的威胁。海湾国家成为对抗伊朗的最前线,沙特、阿联酋、巴林等国都有美国的军事基地。一旦美伊关系缓和,沙特的战略价值就会下降。另外,沙特对美国在叙利亚、埃及等问题的做法也不满。沙特是叙利亚反对派的铁杆支持者,奥巴马却接受了化武换和平的做法,不愿武力介入叙利亚问题。
美伊关系的缓和也刺激以色列和沙特私下的交流。本来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是敌人,但是为了对付更大的敌人,也不排除以色列与沙特的临时性友谊存在。现在尚无法判断,美伊握手之后会使中东地区更加稳定,还是愈发动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美伊关系正常化会遇到沙特、以色列的阻挠,即便奥巴马强力推动,中东大国的博弈也会更加激烈。
当然,美伊关系缓和带来的冲击,可能并不局限于中东地区,还涉及到大国关系的调整,乃至全球能源安全的重构。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