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中国周边大外交如何打造“命运共同体”

○孙兴杰 国际关系史博士 《 青年参考 》( 2013年10月30日   02 版)

    命运共同体,意味着有共同的身份,也就是有更多的价值认同,有更多的共同爱好和兴趣,这需要人文、教育方面的互动,在不断的交流与切磋中或许会出现一个为各方共同接受的“主流价值观”。

    在俄罗斯、蒙古、印度总理同日访华后,中国政府在10月24~25日召开高规格的周边外交工作会议。周边外交不仅被提上战略的高度,而且已经进入外交工作的具体环节之中。周边外交是大国崛起的地区基础,也是构筑战略纵深的有效途径。以命运共同体的意识统摄周边外交,中国的不结盟政策似乎发生了微妙的调整。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周边外交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尤其是在美国战略再平衡的大背景之下,中国周边外交遇到了诸多难题。如何构建一个更加稳定的周边外交网络,成为中国外交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大国之中,中国的地缘形势最复杂,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来经略大周边。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外交关系,但中国周边外交已经与中美关系缠绕在一起,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也需要周边外交的策应。

    全球区域化的迅速发展,也对中国的周边外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欧盟、北美、东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成熟的区域一体化的范例。无论TPP还是RCEP,都顺应了区域化发展的潮流。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区域组织作为支撑点,而一个大国的衰落也往往从周边外交的困境开始。

    在2010年美国宣布重返亚洲之后,中国周边形势波谲云诡,尤其在西太平洋地区更是如此。冷战期间的军事同盟体系不断在复苏,而且有强化的趋势,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更是公开声称,日本对世界的贡献在于抵制中国。幸运的是,中国并非海上国家,陆海兼备的特性为中国提供了更大的回旋空间,周边国家可能会成为遏制中国的棋子,也可能成为中国的朋友。美国的优势在于无人匹敌的海上实力,与美国竞逐岛链的主导权绝非中国所擅长。

    而中国将周边外交作为国家战略提上日程,包括了理念、制度与路径三方面的要素,中国不仅是全球之中国,更是亚洲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要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领导人近期出访周边国家频频提起的词汇,最终也进入了中国周边外交大战略的理念层面。共同体,更强调一种情感纽带,命运共同体则带有一种血缘的色彩,这也契合了东方人讲情面的传统。当然,命运共同体只是一种理想,作为外交活动要达到的一种境界,这与威斯特法利亚体系的主权原则截然有别。虽然在国家作为外交活动主要甚至唯一主体的时代,命运共同体像是一种乌托邦,但是在信息化时代,公共外交、民间外交在政府之外开辟出新的外交领域,有血有肉的个体成为外交的参与者,命运相连的感觉也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命运共同体,是一种理念,需要更加坚实的制度予以支撑。

    周边,并不仅仅指中国的邻国,更涵盖了与中国相邻的地区,是一种大周边的概念。中国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等概念,进一步廓清了大周边的范围。安全与财富是中国周边诸国的主要诉求,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长势头良好,已经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导者,上海合作组织除了地缘安全的内涵之外,还在充实贸易、投资、能源等经济合作的内容。中国与东盟正在打造自贸区的升级版,习近平最近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既可以为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持久的动力,又可以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美国扭曲的货币政策终究会结束,亚洲国家需要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石。最近一段时间来,金融风暴卷土重来的说法又不断被人提起,印度、印尼等双赤字国家需要更多的投资,印度总理访华之际,双方承诺将加快商定建立产业园区的框架协议,双方还将在年内开展经济战略对话。

    中国发展与改革的收益已经外溢到周边地区,中国的经济特区、基础设施建设等经验也为周边国家所认可。以财富带动安全,建立更加牢固的信任纽带,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中提出“亲诚惠容”的指导原则,经济外交还是中国的优势所在。当然,在未来的地区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将从参与者变成主导者与倡议者,比如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就是例证。以财富通道来释疑,以多边经济合作制度为依托,命运共同体就有了更多的制度性依靠。

    共同的利益是友谊的基础,共同的威胁则是走向联盟的动力,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需要看到的是,安全的含义已经更加多元和复杂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渐渐退出舞台,而经济动荡、社会失序、恐怖主义、内战才是安全的主要威胁。安倍晋三还在鼓吹中国武力夺岛的威胁,显然已经落后于亚洲的时代脉搏。东亚的国际关系在转型,东亚国家的形态也在转型,刻舟求剑式的思维只能让日本在新一轮区域一体化运动中被边缘化。

    命运共同体,意味着有共同的身份,也就是有更多的价值认同,有更多的共同爱好和兴趣,这需要人文、教育方面的互动,在不断的交流与切磋中或许会出现一个为各方共同接受的“主流价值观”。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相当漫长。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

 

亲情逼迁:撤通知更要撤株连意识
中国周边大外交如何打造“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