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观察
大多数头脑风暴只是在浪费时间?
○作者 安妮·费舍尔 ○译者 朴成奎
《
青年参考
》(
2013年09月04日
43
版)
|
|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头脑风暴曾经是创新的法宝,现在却被视为浪费时间的利器。
亲爱的安妮:
我们公司有一款产品的销量一度增长很快,不过现在已经趋于平缓。这款产品有一个14人的品牌管理团队,我就是其中之一。最近老板告诉我,公司高层对销量趋缓的状态很担心,他想让我组织一场“头脑风暴会”,提供“打破思维惯性”的点子,提高销量。
我从没搞过这种活动,另外还有两个原因让我压力很大。首先,公司之前的几次头脑风暴没有什么成果,大家对头脑风暴已经厌烦了。其次,老板的话给我一种感觉——这次活动将成为晋升的试金石,所以我不想把它搞砸了。你或你的读者对此有什么好建议吗?
——匹兹堡的帕特
亲爱的帕特:
很有意思,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创意的有趣的新书——《在新的盒子里思考:激发下一个大创意的五个重要步骤》。当然,现在教人们提升创造力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发展成一个小小的产业。可能你也注意到了,市面上关于创意的书不胜枚举。
不过,这本书有些不同。它的作者卢克·布拉班迪尔和艾伦·艾尼长期担任波士顿咨询集团创意顾问,他们的“五步法”是根据数千名经理人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成果。这本书开篇就抛出了很有说服力的分析:大多数所谓的头脑风暴不过是在浪费时间。
布拉班迪尔指出:“大多数头脑风暴要求人们想出一些新东西,但导致问题产生的旧观念和旧想法并没有受到挑战。所以,如果你把人们召集到一块儿,让他们就一个问题随便发表看法,而不去质疑他们的旧观点,那么他们通常会回到固有的思维中。”
以贵公司销量趋缓的现状为例。根据布拉班迪尔和艾尼的建议,在你向人们征集意见之前,应该先后退一步,从宏观的角度审视当前的局面。要想跳出盒子去思考,首先要看清这个盒子是什么。
艾尼说:“真是销售方法的问题吗?可能市场已经变了,或者说市场已经饱和了。”
从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有时能打开一个全新的更大的盒子。
布拉班迪尔举了个例子。上世纪70年代,法国BIC公司想方设法卖出更多的塑料笔。“后来公司高层后退了一步,思考自己的业务到底是什么,然后他们意识到,他们的业务不只是塑料笔,而是各种一次性塑料用品。”意识到这一点后,BIC公司开始销售打火机、剃须刀等塑料制品,公司由此踏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当下也有一个例子:Facebook的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正在想办法让全世界人民用上互联网。如果他固守在过去的盒子里,他就会想:我们怎样从现有的互联网用户身上挤出更多现金?事实上,他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全球尚未用上互联网的47亿人身上。
布拉班迪尔和艾尼指出,除了不愿意跳出固有的观念之外,头脑风暴无疾而终的另一个原因是“跑偏”。他们的书中有很多小点子,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以免“偏离到随机的方向上”。
艾尼表示,其中一个点子,就是让参与头脑风暴的人想象一下,“最不现实、最意想不到、似乎最不可能的事件”会如何影响公司的业务。这种尝试有助于打破满足感。如果美国影片出租龙头百视达公司(Blockbuster)在搞头脑风暴时尝试过这个点子,他们就可能预见到,以流媒体视频网站Netflix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可能蚕食他们的业务,他们就会提早减少对零售店的依赖,而不是等到后来才手忙脚乱地改变。
至于如何让心怀抵触的同事参与这个过程,布拉班迪尔和艾尼给出的建议是:“人们参加头脑风暴时通常是不乐意的,因为他们参加过没什么实际作用的研讨会或头脑风暴会。”不过,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他们就会放下防备,放松下来”。
多少时间才够?
“如果有疑问的话,至少半天的时间(如果条件允许,一整天也可以),以便尽可能深地挖掘创造的过程。”
祝你好运。
□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网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头脑风暴曾经是创新的法宝,现在却被视为浪费时间的利器。
亲爱的安妮:
我们公司有一款产品的销量一度增长很快,不过现在已经趋于平缓。这款产品有一个14人的品牌管理团队,我就是其中之一。最近老板告诉我,公司高层对销量趋缓的状态很担心,他想让我组织一场“头脑风暴会”,提供“打破思维惯性”的点子,提高销量。
我从没搞过这种活动,另外还有两个原因让我压力很大。首先,公司之前的几次头脑风暴没有什么成果,大家对头脑风暴已经厌烦了。其次,老板的话给我一种感觉——这次活动将成为晋升的试金石,所以我不想把它搞砸了。你或你的读者对此有什么好建议吗?
——匹兹堡的帕特
亲爱的帕特:
很有意思,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创意的有趣的新书——《在新的盒子里思考:激发下一个大创意的五个重要步骤》。当然,现在教人们提升创造力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发展成一个小小的产业。可能你也注意到了,市面上关于创意的书不胜枚举。
不过,这本书有些不同。它的作者卢克·布拉班迪尔和艾伦·艾尼长期担任波士顿咨询集团创意顾问,他们的“五步法”是根据数千名经理人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成果。这本书开篇就抛出了很有说服力的分析:大多数所谓的头脑风暴不过是在浪费时间。
布拉班迪尔指出:“大多数头脑风暴要求人们想出一些新东西,但导致问题产生的旧观念和旧想法并没有受到挑战。所以,如果你把人们召集到一块儿,让他们就一个问题随便发表看法,而不去质疑他们的旧观点,那么他们通常会回到固有的思维中。”
以贵公司销量趋缓的现状为例。根据布拉班迪尔和艾尼的建议,在你向人们征集意见之前,应该先后退一步,从宏观的角度审视当前的局面。要想跳出盒子去思考,首先要看清这个盒子是什么。
艾尼说:“真是销售方法的问题吗?可能市场已经变了,或者说市场已经饱和了。”
从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有时能打开一个全新的更大的盒子。
布拉班迪尔举了个例子。上世纪70年代,法国BIC公司想方设法卖出更多的塑料笔。“后来公司高层后退了一步,思考自己的业务到底是什么,然后他们意识到,他们的业务不只是塑料笔,而是各种一次性塑料用品。”意识到这一点后,BIC公司开始销售打火机、剃须刀等塑料制品,公司由此踏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当下也有一个例子:Facebook的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正在想办法让全世界人民用上互联网。如果他固守在过去的盒子里,他就会想:我们怎样从现有的互联网用户身上挤出更多现金?事实上,他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全球尚未用上互联网的47亿人身上。
布拉班迪尔和艾尼指出,除了不愿意跳出固有的观念之外,头脑风暴无疾而终的另一个原因是“跑偏”。他们的书中有很多小点子,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以免“偏离到随机的方向上”。
艾尼表示,其中一个点子,就是让参与头脑风暴的人想象一下,“最不现实、最意想不到、似乎最不可能的事件”会如何影响公司的业务。这种尝试有助于打破满足感。如果美国影片出租龙头百视达公司(Blockbuster)在搞头脑风暴时尝试过这个点子,他们就可能预见到,以流媒体视频网站Netflix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可能蚕食他们的业务,他们就会提早减少对零售店的依赖,而不是等到后来才手忙脚乱地改变。
至于如何让心怀抵触的同事参与这个过程,布拉班迪尔和艾尼给出的建议是:“人们参加头脑风暴时通常是不乐意的,因为他们参加过没什么实际作用的研讨会或头脑风暴会。”不过,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他们就会放下防备,放松下来”。
多少时间才够?
“如果有疑问的话,至少半天的时间(如果条件允许,一整天也可以),以便尽可能深地挖掘创造的过程。”
祝你好运。
□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网